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故木受绳则,金就砺则
A.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B.因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且夫天下非小弱D.萦,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06 12:02: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疑其有改悔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皆白衣冠以送之 以其无礼于晋
C.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仆所以留者 所以游目骋怀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 “世子”。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孚中传

陆次云

沈嵊,字孚中,居武林北墅。不修小节,越礼惊众。作填词,元人席。好纵酒,日走马苏、白两堤。髯如戟,衿未青,不屑意也。

崇祯末年,当九日,携酒持螯,独上巾子峰头,高吟浮白。有僧濡笔窃记其一联云:“有情花笑无情客,得意山看失意人。”为之叫绝。拉归精舍,痛饮达旦。

家人觅至,曰:“今邑试,郎君何不介意耶?”嵊方醉睐未开,履无详步,扶入试院, 则已几席纵横,置足无地。嵊乃积墨广砚,立身高级,大书《登高词》于粉壁之上。其首阕曰:“万峰顶上,险韵独拈糕。撑傲骨,与秋鏖,天涯谁是酒同僚?面皮虽老,尽生平受 不起青山笑。难道他辟英雄一纸贤书,到做了禁登高三寸封条? ”题毕而下,有拍其肩狂 叫者曰:“我得一贤矣!”嵊视之,则令也,潜视其后良久矣。令宋姓,兆和名,字禧公, 云间名士,不屑为俗吏态者。把嵊臂曰:“昔贺监遇李白,为解金龟当酒。我虽远逊知章, 君才何异太白?此日之事,今古攸同,盍拈是题,与君共填散曲,志奇遇乎? ”嵊曰:“善!” 令未成而嵊脱稿,更复击节,擢之冠军。荐之学使者,补弟子员,声誉大起。

嗣是非令醉嵊,即嵊醉令,交谊既狎,略师生而尔汝,更冠易服,戏乐不羁。嵊弟有讼,对簿于令,令佯为研。嵊跃出厅事,大呼曰:“错矣!错矣!”令拂袖起。事闻直指, 以白简斥令,令恬然勿怨也。

明鼎既移,阁部马士英卷其残旅,遁迹西陵。嵊往谈兵,士英伪为壮语云:“当背城决 胜。”嵊驰归语里人曰:“此地顷为战场矣。”里人群哗曰:“丞相宵奔,将军夜遁,谁能任战,欲殃吾民? ”争击毙嵊,烧其著书,所存者,独《息宰河》《绾春园》传奇二种。《结 春园》尤为词场称艳云。

陆次云曰:余童子时,尝从道中见孚中策骑过,有河少年风。及长,读其词而叹其死。语云:“凡人之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者。”孚中之死,鸿毛耶?泰山耶?吾乌能 论定之

(选自《北墅绪言》)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人席   夺:强取
B.我得一贤矣   契:投合
C.令佯为研   鞫:审讯
D.有河少年风   朔:北方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嵊不拘小节,做事越礼,喜欢纵酒,曾经携酒持螯,独自登上巾子峰,畅饮高吟。
B.沈嵊不重功名,他喝酒喝醉了,被家人扶着进入试场,看到人很多,就立阶题诗。
C.沈嵊很有才情,被县令宋兆和赏识,两人情投意合,相处得非常融洽,不分彼此。
D.沈嵊在明朝灭亡时拜访阁部马士英,商讨兵事,劝马士英应当背城一战,夺取胜利。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日之事,今古攸同,盍拈是题,与君共填散曲,志奇遇乎?
⑵语云:“凡人之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者。”孚中之死,鸿毛耶?泰山耶?吾乌能论定之?
【小题4】请简要概括造成沈嵊人生悲剧的主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