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少饮博无赖,以演卜游粤、湘间。有朱九畴者,倡上帝会,秀全师事之。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秀全尝患病,诡云病死七日而苏,能知未来事。辄卧一室,禁人窥伺,不进饮食,历数日而后出。出则谓与上帝议事。众皆骇服。复宝诰、真言诸伪书,密为传布。潜蓄发,藏山菁间。族人分赴武宣、象州各邑,诱众入会。

初,粤西岁饥多盗。粤盗张家福等各率党数千,四出俘劫。秀全乘之,与杨秀清创立保良攻匪会,练兵筹饷,归附者益众。桂平知县诱而执之,搜获入教名册十七本;巡抚郑祖琛不能决,遂释之。秀全既出狱,秀清率众迎归,招集亡命,有众万人。以岁值丁未,应“红羊”之谶,遂乘势倡乱于金田。褫郑祖琛职,起前云贵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督师。则徐于途,以两广总督李星沅代之,赴广西剿寇。

咸丰元年,秀全僭号伪天王,纵火焚其墟,尽驱众分扰桂平、平南等县,入象州。闰八月,寇分二路东走藤,北犯永安,陷之,遂僭号太平天国。秀全自为天王,妻赖氏为后,建元天德。

三年,两广总督陆建瀛率兵二万余、船千五百艘上溯,遇寇不战而走,前军尽覆,建瀛狼狈还金陵。寇九江而下,收官军委弃炮仗,破安庆,巡抚蒋文庆死之。寇夺银米无算,水陆并进,抵金陵,昼夜环攻,掘地道坏城,守兵溃乱。建瀛易服走,为寇所。将军祥厚偕副都统霍隆武等守满城,二日城陷,皆死之。城中男女死者四万余,阉童子三千余人,洩守城之忿。

秀全既破金陵,遂建伪都,拥精兵六十余万。群上颂称明代后嗣,首谒明太祖陵,举行祀典。

既都金陵,秀全深居不出,军事皆决于秀清,文报先白其府,刑赏黜陟皆由之。后秀清以为功莫与京,阴谋自立,胁秀全过其宅,令其下呼万岁。秀全不能堪,阴授韦昌辉计,于席间拔佩刀刺秀清,洞胸而死。

同治三年四月,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死。其子年十六,袭伪位。

九月,各路官军截剿余寇殆尽,于是洪氏遂灭。

(洗自《清史稿·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B.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C.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D.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宝话、真言诸伪书  造:编造B.寇九江而下  薄:紧迫
C.为寇所 戕:残杀D.谋自立 阴:暗中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文中指死。古代对不同人的死称法有别,诸侯或大官为“薨”,帝王或太后为“崩”。
B.伪:文中指非正统的,非法的。本文以清朝立场看待洪秀全起义,故多用“伪”称之。
C.丁未:天干地支相配组成六十甲子。本用以纪日,后用以纪年纪月。文中用以纪月。
D.僭号:超越自己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为“僭”。文中指冒用帝王称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事皆决于秀清,文报先白其府,刑赏黜陟皆由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4 05:5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爌,字象云,蒲州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编修,历少詹事,充东宫讲官。四十五年,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久之,命教习庶吉士。光宗嗣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未几,光宗疾大渐,与方从哲、刘一燝同受顾命。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从哲去,一燝当国,爌协心佐理。
天启元年正月,两人以帝为皇孙时,未尝出阁读书,请于十二日即开经筵,自后日讲不辍,从之。爌、一燝以人情偷玩,拟御札戒励百官,共图实效,帝纳之。未几,以贵州平苗功,加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二年四月,礼部尚书孙慎行劾方从哲用李可灼红丸药,罪同弑逆,廷议纷然。一燝已去位,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三年,以山东平妖贼功,加少师、太子太师。时叶向高当国,爌次之。及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颇惧,求援于爌。爌不应,忠贤深衔之。故事,阁中秉笔止首辅一人。魏广微欲分其柄,嘱忠贤传旨,谕爌同寅协恭,而责次辅毋伴食。爌惶惧,即抗疏乞休。五年七月,逆党李鲁生劾爌,削籍除名。又假他事坐赃二千,毙其家人于狱。爌鬻田宅,贷亲故以偿,乃栖止先墓上。
崇祯元年,言者争请召用,为逆党杨维垣等所扼,但赐敕存问,官其一子。至五月,始遣行人召之。十二月还朝,复为首辅。
初,熊廷弼既死,传首九边,尸不得归葬。至是,其子诣阙疏请。爌等因言:“廷弼之死,由逆奄欲杀杨涟、魏大中,诬以行贿,因尽杀涟等,复悬坐廷弼赃银十七万,刑及妻孥,冤之甚者。”帝乃许收葬。初,袁崇焕入朝,尝与钱龙锡语边事。龙锡,东林党魁也,王永光等谋因崇焕兴大狱,可尽倾东林。光倡言大清兵之入,由崇焕杀毛文龙所致。高捷遂首攻龙锡,逐之。明年正月,中书舍人加尚宝卿原抱奇亦劾爌主款误国,招寇欺君,宜与龙锡并斥。无何,左庶子丁进以迁擢愆期怨爌,亦劾之,而工部主事李逢申劾疏继上。爌即三疏引疾。
爌先后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十七年春,李自成陷蒲州,迫爌出见,不从。贼执其孙以胁。爌止一孙,乃出见,贼释其孙。爌归,愤郁而卒,年八十矣。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 史为谤史
B.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C.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D.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官职。如如《战国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B.天启,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年号。如文中的万历、光宗、崇祯,俱是帝王年号。
C.首辅,明清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内阁的官员称大学士,有别于翰林院学士。明中期后,内阁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D.九边,明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爌身为两朝元老,能力卓异,都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B.天启年间的“红丸案”,韩爌劝谏皇帝要明确诏令,传示朝廷内外,为的是避免出现大兴诏狱及冤假错案。
C.韩爌为人能文能武,内能承担首辅重任,外能平定地方叛乱,并因此受到加封。
D.韩爌刚正不阿,敢于与奸邪之人做斗争,他也因此屡遭迫害,但好在能全身而退。只可惜因在天启年间收受二千贿赂,导致名节有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祯元年,言者争请召用,为逆党杨维垣等所扼,但赐敕存问,官其一子。
(2)爌先后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国藩诫子书
清·曾国藩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⑤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小题1】简述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第段至第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试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
【小题4】下列对“习劳则神钦”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刻苦勤劳是作为一个人生存的根本,能够自食其力是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B.“习劳则神钦”不仅在个人安身立命层面有重大意义,更是对国家有重要影响。
C.勤劳劳动而带来的丰衣足食是值得神明敬佩的,安逸生活得以使家族长盛不衰。
D.曾国藩的此番主张是从子孙后代的长远考虑,告诫子孙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小题5】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结合上文,请简要对本文的观点进行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钟山记
清顾宗泰
衡、庐、茅、蒋为天下名山,而蒋山实江南之冠。吴为蒋子文立庙,曰蒋山;又以南齐周氏隐此,曰北山;山时有紫气,则又曰紫金山。统而名之,为钟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尽其胜。今鼓兴而往。
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亏,藏云障日;水泉激涧,净细可爱。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自晋以来,刺史罢还,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
沿山五里,遂抵灵谷寺。寺故在独龙阜,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宋改太平兴国寺;明初徙山之东偏,名灵谷。龛镂壁绘,不及往时,惟无量殿宝公塔独存。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至宝公塔礼焉。问三绝碑,已毁没矣。
南为琵琶街,履之若有声。由塔循山而左,为安石读书所。其说法台旧址旁,为八功德水。藤葛纠纷,求所谓清泠者不可得。
由是为太子岩,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覆舟、鸡鸣诸山,黛螺缭绕,后湖隐见,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紫盖黄旗之气犹有可想见者,而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独慨然于齐梁递迁之主,而叹其销沈于是。
历岩而下,日已薄暮。朝阳洞、商飚馆、周氏草堂、羲之墨池,诸境最僻,俱不得访。别僧而归。归则松风送人,明月满衣。流连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之幽且杳也。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B.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C.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D.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气,紫色云气。古代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
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派遣去督察地方的官吏,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安石,即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被誉为“通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我”所游之山为钟山,“我”曾经到过这座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这次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
B.“我”进入山中六七里路,看见山峰陡峭,仿佛隐藏着云雾,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山涧被激起波澜,非常可爱。
C.灵谷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行人踩在上面好像真的有声音一样。从宝公塔出来沿山路往左面前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
D.太子岩是山的最高处。“我”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可见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的覆舟、鸡鸣等山和隐约可见的湖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
(2)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