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巢刺王者不自安,往往思乱。徵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道遇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传送京师,徵与其副谋曰:“属有诏,宫府旧人普原之。今复执送志安等,谁不自疑者?”即贷而后闻。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后帝尝于酒中曰:“魏徵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战?”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徵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闻者媢之,毁短百为。徵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俭以罪黜,君集坐逆诛,奸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徵尝录前后谏争语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而仆所为碑,其家衰矣。

辽东之役,高丽、韩鞨犯阵,李等力战破之。军还,帝怅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基,复立碑,恩礼加焉。

(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指李建成,巢刺王指李元吉,②稷:舜帝的贤臣。③媢:嫉妒。④叔玉:魏徵之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B.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C.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D.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止确一项定
A.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他任用贤臣,善于纳谏,使国力强盛,开创“贞观之治”。
B.昏,同“婚”,指婚姻,古代姻亲关系中,男方父亲称“婚”,女方父亲称“姻”。
C.行在,是“行在所”的省称,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的地方。
D.少牢,古代祭祀用羊、各一者,叫做“少牢”。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上低于“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徵年少不幸但志向高远。他幼年丧父,虽然生活穷困潦倒,但不以经营资产为意,而是胸怀大志,不断学习,通晓诗书术数,后来辅佐太子李建成。
B.魏徵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隐太子李建成的河北旧部人心不稳,魏徵向太宗建议通过显示公心消除祸患,并在前往安抚的途中释放了两名太子旧部而后才上奏。
C.魏徵做事坚持原则。在太宗不听从自己建议的情况下,对皇帝的话总是不马上赞同,对此太宗曾提出疑问,魏徵回答是因为担心自己立即赞同,皇帝会匆忙行事。
D.太宗对魏徵的态度有过改变。魏徵死后,太宗痛怖思念,但嫉妒魏徵者不断诋毁,太宗施加了一系列惩罚,而辽东战役失败后,太宗又想起魏徵,并施加恩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舜也。
(2)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纤人遂指为阿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7 01:4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世充 谢:告别
D.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跑,击退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 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B.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C.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D.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刊授爵位之人。科举制的出现意味着贵族社会的终结。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散骑常侍”是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元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帝语裴寂曰:“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
太宗即位,封乐安县男,迁大理少卿。帝数出驰射,伏伽谏曰:“臣闻天子之居,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非直尊其居处,为社稷生人计也。比闻陛下走马射帖,此直少年诸王务耳,安得既为天子,尚行之乎?”帝悦曰:“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瘳乎!”后坐奏囚失,免官。起为刑部郎中。累迁大理卿。时司农市木檀,倍直与民,右丞韦惊劾吏隐没,事下大理讯鞫。伏伽曰:“缘官市贵,故民直贱。臣见司农识大体,不见其罪。”帝悟,顾惊曰:“卿不逮伏伽远矣。”久之,出为陕州刺史,致仕。
显庆三年卒。始,伏伽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时人称其有量,以比顾雍云。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B.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C.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D.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
C.县男,爵位名。爵制早已有之,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D.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设置侍卫警戒,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B.唐太宗多次出城打猎,孙伏伽犯颜直谏,认为打猎行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既为天子,应有所收敛。帝欣然接受其劝谏。
C.孙伏伽认为司农加价出售木檀无过,因为官价贵,私营的相对便宜,对百姓有利。太宗顿悟,并批评了韦棕。
D.孙伏伽处事从容,有顾雍之量。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已知旨意,归家后却秘而不宣,待制文到来,举家欣喜而他却若无其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2)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庄宗灭粱,彦威自陕来朝,庄宗置酒,赐.姓.名.曰李绍真。明年,徙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其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庄宗崩,彦威从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曰:“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彦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礼,动多此类。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B.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C.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D.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B.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C.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太师,官名。西周始设,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彦威德才兼备,作战能攻能守。他前有放回抓获的俘虏,感动敌将刘知俊,从而守住邠州的事迹,后有攻破邢州打败赵太的战功。
B.霍彦威善于纳谏,故而少犯错误。他接受了安重诲的建议,避免落下个借机报私仇的恶名;他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
C.霍彦威出谋划策,帮助明宗脱身。军变之时,他劝明宗暂时答应哗变军人的要求,率兵入城,自己带兵守在城外,以为接应之力。
D.霍彦威一心事主,死后谥为忠武。他年少时于乱军之中被人收养,后来无论是跟随梁太祖东征西讨,还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尽心尽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诲曰:“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
(2)彦威高其义,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B.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C.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D.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方式,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故后世也用来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帝等。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故也以“万乘”称天子、帝王。
C.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予出官二年”。
D.县伯,爵名。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晋代侯、伯、子、男都封以县,历代沿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2)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