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1)衡少善属文(写文章)   (2)衡乃班固《两都》(模仿)
B.(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常听说) (2)大将军邓骘其才(奇特)
C.(1)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没有应验) (2)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方向)
D.(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巡查政事)(2)覆盖周密无(痕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B.班固《两都》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与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不同。
C.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右边,故称“豪右”。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才高于世,却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无论是公府的征辟,还是大将军的征召,他都从容淡静,不去就职。
B.张衡精于历算,擅于机械。他通过对阴阳之学的精心研究,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结构道理,制作出了浑天仪,并写成了《灵宪》《算罔论》。
C.候风地动仪最能代表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文中不仅详尽记述了其制造的时间、质地、大小、形状、装饰、功用等,还用生动有趣的事件来证明其功效。
D.张衡不屈服于权贵,执法严明,在任河间相时,他整治法度,严格执法,对图谋不轨的权贵给与了严厉的打击,因此被升调为尚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7 11: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答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①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满溢之位,道家戒。故君子福大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崔骃传》)

(注)①窦宪的曾祖父窦融,曾封安丰侯。窦宪和弟弟窦笃曾担任侍中和中郎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 属:连缀,写
B.公何得哉? 薄:接近
C.夫谦德之光,《周易》所 美:赞美
D.矜矜业业,无无荒。  殆:危险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作《达旨》以答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
B.公得薄哉? 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满溢之位,道家戒  某,而母立于兹
D.故君子福大愈惧    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B.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C.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D.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崔骃呈上的《四巡颂》都符合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上文雅喜好文章,自从看了崔骃的《四巡颂》之后,常常感慨赞叹。
B.皇上对窦宪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了崔骃,这是叶公好龙哩。请让我试着接见他。”
C.皇帝见了崔骃的“颂”之后,对他格外的青睐,予以破格提拔。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
(2)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再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①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②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籍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③,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④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官,属员。②臧:“赃”的古字。③缣:细绢。④贳:赦免,宽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克:约定
B.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同情。
C.坐臧千金,征还伏法 伏法:判死刑
D.帝怪而问其故     怪:责怪,不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了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指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 “右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后就有了贵右贱左的习惯,如“豪右”。
C.盗泉:古泉名。古有“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后遂称不义之财为“盗泉”,以不饮盗泉表示清廉自守,不苟取也不苟得。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就职治事,因而后多指政事言。如“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离意勤政爱民。他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他任县里事务时,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是个仁义良吏。在大司徒侯霸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C.钟离意很仁慈。面对服罪的檀建,没有处罚他,而是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D.钟离意不贪恋财物。接受赏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广殓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2)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     因厚赂单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并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空以身膏草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少有才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名闻山东。
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 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 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 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夫战有三亡,以乱攻理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明公秉国平正,讨灭宦竖,忠义克立。以此三德,待彼三亡,奉辞伐罪,谁敢御之!”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顒、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杨州刺史。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B.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C.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D.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20 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
B.举、辟、征、迁、召,都是指古代朝廷对官员的选拔、任用、调动与升迁。
C.太守,一郡的长官,汉代将秦代的郡守改为太守,明清两代亦称知府为“太守”。
D.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太少有才略。灵帝末年,他就预知天下将乱,暗中结交天下豪杰,名闻山东;后被推举为孝廉,为三府、公车征召。
B.郑太善于识人。他能看清董卓的为人不端和有野心,当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如果董卓进宫,将危及朝廷。
C.郑太机智善辩。当看到董卓怀疑他时,他引经据典,用充足的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董卓的疑虑。
D.郑太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动乱之际,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实现为朝廷锄奸的愿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进寻见害,卓果作乱。
(2)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后汉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者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B.“再迁为太史令”中的“迁”、“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积年不徙”中的“徙”都是指官职调动。
C.“举孝廉不行”中的“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荐的要求是品行端正的人。
D.《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汉代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谦虚稳重,超尘拔俗,不慕世俗的虚荣,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来因“善术学”,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在政治方面眼光敏锐,头脑清醒,手腕高明,但总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了原籍。
C.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进行详写。
D.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