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

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更始立,以为平原大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天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俸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内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

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送则成卜上则吉战则胜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今兖、豫、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权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十三年夏,征,敕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署,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B.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C.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D.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ノ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郭,城墙。“郭”是指内城的墙,“城”是指外城的墙。
B.车驾,即“车”。皇帝外出时所乘,亦用作皇帝的代称。
C.北狄,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D.中国,最早指西周的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湛内心安宁,不为乱局所扰。汉成帝时,他凭借父亲的功绩做博土弟子,任平原太守时,仍然教授学生;兵乱兴起,伏湛安定闲适,仍然继续教学。
B.伏湛以乡人为念,及时赈救。他教育妻子儿女在百姓挨饿的情况下不能独饱,和家人共吃粗粮,拿俸禄赈济乡里,一时间到他家做客的有一百多家。
C.伏湛能当机立断,赢得信服。门下有个管事的人,商量为他起兵,伏湛厌恶他惑大家,立即抓住杀了他,拿其人头在城中示众,郡内因此安定下来。
D.伏湛忠于君王,积极进言。彭宠在渔阳造反,光武帝想亲自征讨,伏湛上疏劝谏,反对光武帝这样做,是为光武帝的安全着想,此意见最终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
(2)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0 11:14: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小题2】下列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C.“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皇帝车驾,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汉朝恩遇。
B.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恒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孔子。
C.杨震为人淡泊名利,看重个人品行,慎独守节。王密私下赠送十斤金给他,他直言拒绝。
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2)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②,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③一束于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注释:①乂yì:有杰出才能的人。②纁xūn:浅红色。    ③刍chú:青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张衡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2)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 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当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老母(报酬)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
C.外连横而诸侯。
D.假舟楫者,非能也。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D.立功异域
E.豫州今欲何至
【小题4】“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小题5】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帝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

(选自《后汉书•桓荣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B.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C.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D.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辟,征召,录用。也指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如辟召、辟引、辟除(征召推举授官)等。
C.幸,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D.阳,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此处指显宗为桓荣赐冢茔于首山的北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勤学不怠,终成经学大师。少年时他在长安学习,拜九江朱普为师,因家境贫困,常常靠客居作佣工来养活自己,十五年里都没有回家探视,终学有所成,广授门徒。
B.桓荣谦逊退让,具有宽和气度。显宗皇帝欲以桓荣为博士,桓荣自称“经术浅薄”,才能不及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希望皇帝能重用他们。
C.桓荣为学有恒,不受境遇影响。早年遭遇动乱,他与同族的桓元卿处于困境,却不停地读书背诵,遭桓元卿讥笑,桓荣却笑而不答,不以为意。
D.桓荣德高望重,皇帝尊以师礼。桓荣生病时,显宗皇帝还亲自到他家问安,皇帝入街下车,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流着眼泪,并赐以重礼,很久才离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俭望门投止

张俭亡命困迫①,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②,笃引钦就席曰:“张俭负罪亡命,笃岂得藏之!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③”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专取仁义! ”笃曰:“今欲分之,明廷载半去矣。”钦叹息而去。笃导俭以北海戏子然家⑤遂入渔阳出塞。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俭与鲁国孔褒有旧,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竞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夏馥⑦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丨”党禁未解而卒。

(注释)①张俭:当时知名的“党人”。因检举宦官侯览的罪行,被诬陷遭追捕。②外黄令:应作黄令。黄,县名,当时属于东莱郡。③明廷:对县令的尊称。④蘧伯玉,名瑗,春秋时卫国的贤大夫。⑤戏子然:姓戏,名子然。⑥谳:评议罪案。⑦夏馥:当时为指为“党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融送狱,未知所(________) (2)俭与鲁国孔褒有(________)
(3)馥弟静载缣帛追求之(_______)   ⑷足下如何取仁义(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钦起抚笃曰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钦叹息去    党禁未解
C.郡县之残破  后卫尉
D.莫不重名行  妾当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
⑵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小题4】“张俭亡命”过程中写孔家“一门争死”的作用。
【小题5】联系全文内容,评价夏馥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