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傅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琪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决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副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壶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商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借伪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B.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C.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D.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如《晋书·忠义传·秸绍》冲记载:“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B.节度使,官名。唐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旋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大顺,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时期没有年号,秦始皇首创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间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瑾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益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2)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6 11:0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时年十一,从行。初令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曰:“此儿有奇表。”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贼平,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以臣观之,殆其极矣。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B.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C.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D.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对君主、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死后名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授:授职、任命,古时表任命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谪”等。
C.迎銮: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就指迎接皇帝。
D.厌代:特指帝王逝世,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唐改“世”为“代”,后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十一岁随父出征受到昭宗夸奖赏赐,十三岁学习《春秋》即略通大义,他精通音律,能射箭骑马。
B.庄宗不平则鸣,善于劝谏。武皇部下居功自傲,行为放纵,武皇没有禁止,庄宗感到不平,遂启奏武皇严惩,武皇依从了他。
C.庄宗明察秋毫,目光长远。安塞一战失利后,时事多艰,武皇忧心忡忡,他冷静分析利害关系,劝父亲韬光养晦,不用沮丧。
D.庄宗长于谋略,善抓机遇。刘仁恭因其子受困遣使来求救,武皇起初不同意,庄宗认为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劝武皇出兵。
【小题4】将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候,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兖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政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翌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记。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来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晷。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B.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C.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D.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节,既指主动屈己敬人,又指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文中该词意思是后者。
B.加,加封,是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加封者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C.天复,是某位帝王的年号;元年,一般指帝王即位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D.晷,古代用来观测日影及定时刻的仪器。移晷,日影移动,指过了一段时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敬不惧危险,骁勇善战。他有胆略和勇力,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太祖向东征讨徐州、兖州,他常有俘虏、杀敌之功;镇州一战,追获鞍马牛驼万计。
B.张存敬多谋善虑,身先士卒。征讨巢州、蔡州,他多次在紧急关头显现奇谋;征讨徐州、兖州,指挥战斗能抓住战机;箭矢滚石能到之处,一定身先士卒。
C.张存敬才干出众,战功赫赫。他在镇州善理政事,不久担任宋州刺史;他征战四方,进攻镇州,讨伐蓟门,攻陷瀛、莫、祁、景四州,又平定绛州、晋州。
D.张存敬屡获升迁.深得太祖赏识。他多次因军功被提拔;攻打徐州、兖州,太祖待他优厚不同一般;病逝后,太祖哀痛惋惜,先后追赠其太保、太傅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
(2)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宪始童丱,喜儒学,励志横经,不 舍昼夜。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 “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硃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庄宗嗣世,授监察,自是恆簪笔扈从。十五年,王师战胡柳,周德威军不利,宪与同列奔马北渡,宪与从子朗履冰而行;将及岸,冰陷,朗泣,以马箠引之,宪跃身而出。是夜,庄宗令于军中求宪,或曰:“与王缄俱殁矣!”庄宗垂涕求尸,数日,闻其免也,遣使慰劳。庄宗迁洛阳,以宪检校吏部尚书。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三年春,车驾幸鄴,时易定王都来朝,宴于行宫,将击鞠。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 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

宪沈静寡欲,喜聚图书,家书五千卷,视事之余, 手自刊校。善弹琴,不饮酒,宾僚宴语,但论文啸咏而已,士友重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

(注)①马棰,马鞭子。②鞠,古代的一种皮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
B.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
C.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 竟/毁即位坛/
D.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 竟毁即位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指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簪笔,原指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后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
C.车驾,指马驾的车,也专指古代帝王外出巡视乘坐的马车,后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视事,古代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检查工作称视亊,后为一种职官,专司地方纠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宪从小修文,不断学习提髙。钻研儒学,通宵达旦,尤其精通《左传》;曾带着习作拜见李袭吉,得到他的赞赏和鼓励,学问不断广博也得益于杨守业提供的帮助。
B.张宪学识优深,深得庄宗赏识。庄宗继位后对张宪委以重任,巡行时亦带在身边;得知其陷冰身死,庄宗伤心流泪;后知为侄子所救,立刻派人对他侄子慰问犒赏。
C.张宪重视根基,力谏保即位坛。为和来朝拜的王都在宴饮之余踢球娱乐,庄宗执意毁去球场中的即位坛,张宪上奏力保,建议虽被采纳,但最后即位坛仍未保住。
D.张宪忠于君上,危急时有决断。张宪不顾家属的安危,断绝与赵在礼来往,斩使以明志;面对有关明宗的众多传闻,张宪明言明宗德行仁厚、值得信赖以稳定人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2)宾僚宴语,但论文啸咏而已,士友重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

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创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邦,审邦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B.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C.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D.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文中指京城。
B.观察使,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位次于节度使。
C.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朝贡之物一般为当地特产。
D.同光,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永乐、乾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知奉命率兵攻打范晖,结果范晖被手下军士杀死,王潮全部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
B.王潮病重,在临死前将福建的军政大权交给了王审知。王潮死后,王审知的哥哥王审邽谢绝了其弟让位的好意,王审知成为了闽地的新主。
C.在陆上交通受阻的情况下,王审知改走海路朝贡,即使几年间前往朝贡的船只被海浪卷翻淹没了十四五批,他依然坚持每年朝贡。
D.王审知出身贫寒,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治理福建期间他一直身体力行,勤俭自律,宽厚爱民,三十年间,福建境内安定祥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2)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获马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翼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B.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C.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D.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节,既指主动屈己敬人,又指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文中该词意思是后者。
B.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受封者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C.晷,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移晷,指过了一段时间。
D.太傅,“三公”之一,为辅弼天子之任。历代多有延置,后多用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敬多谋善虑,屡立战功。他跟随太祖征讨敌军,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
B.张存敬不惧危险,骁勇善战。太祖向东征讨徐州、兖州,他常有杀敌的功劳。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
C.张存敬才干出众,攻取多州。他在镇州善理政务,不久又担任宋州刺史;他曾几十天内连续攻下瀛、莫、祁、景四州。
D.张存敬屡获升迁,深受太祖赏识。他多次因军功被提拔;病逝后,太祖哀痛惋惜,先后追赠他为太保、太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