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B.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瞻仰回顾往事遗物,就像发生在昨天,让他人忍不住放声痛哭。
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然而这些只可以向有智慧的人去说,难于对庸俗不堪的人去讲。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遵守规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2 07:48: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涉经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B.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C.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D.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其祖先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做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狠狠地瞪了范泰一眼,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道德纯朴,受人敬仰。景平年间,他出任豫章太守一职。虽被调离京城,但他的德行与才干还是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少事戎旅,不涉经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
(2) 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技

李超,字魁五,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口:“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日:“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之     易:轻视
D.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超武艺不精的一项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②僧忽一脚飞挪,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⑤李舁归,月余始愈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憨和尚为了教导李超,在与李超交手时,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离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谦逊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多次通过“笑”来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点描写了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众相顾,迄无应者。
(3)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神相
齐王好谈相,士以相进者,接踵于朝。有自称神相者,介艾子以见王,曰:“臣鬼谷子之高足弟,而唐举之受业师也,即臣之术可知矣。王亦闻之乎?”王笑曰:“寡人乃今日而闻君矣,试视寡人何如?”答曰:“王勿亟也,臣相人必熟视竟日而后言,言无不中。”于是拱立殿上以视。
俄有使者持檄入白,王色变,相者请其故,王曰:“秦围即墨三日矣,当发援兵。”相者仰而言曰:“臣见大王天庭黑气,必主刀兵。”王不应。
须臾,有人著械入见,王色怒,相者问其由,王曰:“此库吏盗金帛三万,是以囚之。”相者又仰而言曰:“臣见大王地角青色,必主失财。”王不悦,曰:“此已验之祸,请勿言。但言寡人终身休咎何如尔。”相者曰:“臣熟视,大王面部方正,非布衣之士。”
艾子趋而前曰:“妙哉,先生之相也!”齐王大笑,相者惭而退。
(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与“臣鬼谷子之高足弟,而唐举之受业师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寡人乃今日而闻君矣,试视寡人何如?
(2)艾子趋而前曰:“妙哉,先生之相也!”

同类题4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敞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 鄙:把……当做边邑
B.用亡郑以陪邻 焉:从哪里
C.若不秦 阙:侵损、削减
D.吾还也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小题2】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小题3】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邻之厚,君之薄也B.微斯人,吾谁与归C.以其无礼于晋D.竖子不足与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社长,元时乡里有村瞳组织,每五十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任之。
C.淫祠,古时指供人纵情玩乐、不在祀典的祠庙,因有伤风化往往被正直的官员毁弃。
D.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
(2)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