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不秦 阙:侵损、削减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夫晋,何之有   厌:厌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3 11:4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
B.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苟合取容
C.忳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
【小题2】下列有关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
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
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
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小题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表达了屈原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
B.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
C.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
D.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槁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熟悉B.每一令出,平其功  伐:夸耀
C.非我能为  莫:不D.人穷则本  反:通“返”,追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屈原同朝为官,但上官大夫想争得楚王的宠幸,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法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很生气,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忠诚可信,却遭怀疑,受诽谤,所以产生了怨愤;《离骚》大概就是从怨愤中产生出来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