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 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藏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动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①窬(yú):捷径孔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B.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C.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D.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正丞:军正指古代军中执法官,掌军事刑法。汉设军正丞,是军正的副职。
B.二千石:汉朝官员俸禄等级,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郡守。
C.三王:文中指夏、商、周三朝第一位帝王的总称,夏商、周合称为“三代”。
D.祠:即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专指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或先贤而修建的供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建与士卒共甘苦,深得其心。胡建经常步行,和士卒们生活在一起,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士卒们都听从胡建的指挥。
B.胡建做事冷静果敢,执法严厉。在处理监军御史私下做买卖的事情时,他秉公执法,先斩后奏,并向朝廷详细禀报了原委。
C.胡建深得皇帝赞誉,名声显扬。对于胡建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帝在诏书中引经据典赞同他的做法,胡建因此而显名。
D.胡建遭受公主陷害,自尽而亡。胡建带人围捕刺客时,一路追射盖主的家奴使其逃散,后遭陷害被抓捕,他自杀身亡。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淝水之战》)
(3)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段太尉逸事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4 10:4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小题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逊必侮上    侮:轻慢
B.陛下即爱厚之  即:如果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路过
D.在人之右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曲突徙薪亡恩泽 ②人为徐生上书
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    焦头烂额为上客
A.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C.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霍氏奢侈B.宜以时抑制
C.往事既已D.后以为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絮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节选自《汉书·贡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B.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C.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D.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包括皇帝征召和公府、州郡征召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B.陛下原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C.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言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精通经义,品行端正。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重用。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反而任命他为长信少府,后又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反对奢侈,为民请命。皇帝多次听从他的建议,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减少了诸侯王庙的卫兵,罢除了郡国的宗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
(2)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少牧羊,不习仕官,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方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者。”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屩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下驽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强国不犯之道。臣愿与子男及临菑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齐相雅行躬耕,随牧蓄番,辄分昆弟,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其赐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节选自《汉书·卜式传》)
【注释】①屩(juē):草鞋。②缑(ɡōu)氏:与下文“成皋”、“临菑”、“博昌”均为地名。③漕:漕运,水道运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A.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B.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C.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D.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官在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县级的长官或官吏,二是朝廷、官府,三是天子的别称。这里指天子。义同《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县官”。
B.外繇指戍边的徭役。按汉时规定每人每年戍边三日,即每人一生服役约一年。不去者则每年出钱三百作为戍边者开支的之一。这三百钱叫做过更或更赋。
C.郎即郎官,在汉代是负责护卫陪从,以备顾问差遣的帝王侍从官郎中、中郎、侍郎和议郎的通称,中郎的职责是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
D.上林即上林苑,秦朝始建,汉武帝扩建,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亦是汉武帝的尚武练兵之地。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卜式看重手足之情,分家时将不动产尽数留给弟弟,只要了一百多头羊,致富后又分给破产的弟弟许多财产。
B.卜式养羊致富,富后不忘国家,不仅一再向国家和官府捐献家财,而且还把受奖赏的钱全部上缴官府。
C.卜式认为,只要贤德之人为民族气节而死,富人捐财助边,就能消灭匈奴。但其义举被公孙弘歪曲。
D.卜式以养羊之道治民,政绩卓著,百姓拥戴,先后担任缑氏、成皋县令,后官至宰相,深受皇上的器重。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博宇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成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镜,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成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橡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延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椽吏,谓曰:“延尉本起于武史,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椽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椽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成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宜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B.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特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C.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特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D.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时/得为诸君覆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B.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语令文书的文体名称,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C.行部,指巡行所属部城,考核政绩,如《三国演义》第二回:“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
D.视事:指官吏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C.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