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折—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折”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元杂剧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
B.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又称“北杂剧”,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
C.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旦、末、净以外的人物),正旦和正末是元杂剧中的主唱角色。
D.“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合称“元曲四大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4 11:50: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后从汶阳曹元用游,学大进。中至治元年进士第,至正二年,拜监察御史。上疏言:“黄河水溢,宜发卒塞其缺,被灾之家,死者给葬具。”行部至檀州,请定瘐死①多寡罪。朝廷多是其议。

松州官吏诬构良民以取赂,诉于台者四十人,选思诚鞫问,思诚密以他事入松州境,执监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还至三河县,一囚诉不已,俾其党异处,使之言,囚曰:“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其赃,实某妻裙也。”以裙示失主,主曰:“非吾物。”其党词屈,遂释之。丰润县一囚,年最少,械系濒死,疑而问之,曰:“昏暮三人投宿,将诣集场,约同行,未夜半,趣行,至一冢间,见数人如有宿约者,疑之,众以为盗告,不从,胁以白刃,驱之前,至一民家,众皆入,独留户外,遂潜奔赴县,未及报而被收。”思诚遂正有司罪,少年获免。

出佥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陕西行台言:“欲疏凿黄河三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移牍思诚,会陕西、河南省宪臣及郡县长吏视之,皆畏险阻,欲以虚辞复命,思诚怒曰:“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众惶恐从之,河中滩碛百有余里,礁石错出,路穷,舍骑徒行,攀藤葛以进,众惫喘汗弗敢言,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寝其议。

行枢密院掾史田甲,受赂事觉,匿豫邸,监察御史捕之急,并系其母,思诚过市中,见之,曰:“嘻!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令释之,不从。思诚因自劾不出,诸御史谒而谢之。俄起五省余丁军,思诚争曰:“关中方用兵,困于供给,民多愁怨,复有是役,万一为变,所系岂轻耶!”事遂寝

(节选自《元史·王思诚传》,有删改)

(注)①瘐死:泛指在狱中病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B.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C.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D.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部:是古时官吏的一种执政方式,到属下区域巡察,考核政绩。
B.移牍:也叫移文,等同于檄文。是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C.御史: 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自秦朝始,专司监察,负责监察百官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D.事遂寝:即寝其事,寝的本章是睡、卧,这里指事情被搁置、停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思诚天资聪颖、关注民生。七岁能诵儒家经典,任官后,提出了治河赈灾、监狱管理、缓征兵役等很多有益百姓的建议。
B.王思诚善于断案,敢于纠错。果断惩治违法官吏,特意调整审案方法,主动询问,为受诬陷的百姓成功翻案。
C.王思诚治政脚踏实地,不浮夸。为证明黄河三门峡不宜设立水陆驿站,他亲历险境,实地考察,最终果断废止陕西官员的建议。
D.王思诚执法严明,又不滥用法律。掾史田甲受贿案发后,他援引古例,坚决反对株连,终使御史们折服并承认错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
(2)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目文,完成各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曰:“彼众我赛,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兆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搔,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咸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憤,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曰,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县男”是爵名,晋代伯子男皆封以县,称县伯、县子、县男。其后,历代多沿置,明代废止。
C.“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韶颇有战賂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
(2)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