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指皇帝为非正常死亡的官员加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并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既明习经典,做官后仍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②“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11:40: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易阳子。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时北地诸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故以藻代之。至镇,擒获成、黑等,斩之以徇,群氐震慑。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表乞藻为奴騃奴戍主。诏曰:“选曹已用人,藻有惠政,自宜他叙。”在任八年,迁离城镇将。太和中,改镇为岐州,以藻为岐州刺史,转秦州刺史。秦人恃险,半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史。自前守宰,率皆依州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诛戮豪横,羌氐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遇车驾南伐,以藻为东道都督。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后车驾南伐,以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辞于洛水之南,高祖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虽才非古人,亦不留贼虏而遗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景明初。世宗追录旧功,以藻为太尉司马。是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赠钱六万。

(选自《魏书·刘藻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B.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C.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形/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D.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羌:我国古代,居住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游牧为主。
C.刺史:原为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权力扩大,是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官职。
D.高祖:多用来指我国古代开国帝王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藻治政讲究方法。面对前后几任刺史和太守难以解决羌人凭据险要叛乱的情况,他推行诚意,讲求信用,最终使羌人们归附。
B.刘藻敢于打击豪强。刘藻任龙骧将军、雍城镇将时,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驱逐他,刘藻将他们擒获斩首,氐人深受震动。
C.刘藻作战失利被贬。皇帝南伐,任刘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后来他与高聪都吃了败仗,被贬到平州。
D.刘藻做事很有自信。南伐时,面对皇帝的希望,他说不会留下贼虏让陛下劳神,而会在那里斟好美酒,等皇上、百官来痛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
(2)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荀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崩,大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日:“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肤欲大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日:“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敖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族,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职调动可用“迁”,“左迁”指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太祖,文中指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立的名号。
C.古代“郡”和“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所以二者并称,也用来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玄伯学识渊博。他对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和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都能够陈述。
B.崔玄伯受人信任。太祖、太宗都有事就向他询问,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还让他坐在朝堂,决断刑罚。
C.崔玄伯不贪钱财。太祖逝世时,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就拿出大量财物赏给朝廷官员,但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后为此赏赐了他。
D.崔玄伯生活节俭。虽然他身居高位,但生活很节俭,家里没什么财产,出门、上朝都无车子,有人认为他过度节约,而他却更加节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②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以为何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值四方多难,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初以父功,除太学博士。吏部尚书李神俊重收才学,奏授司徒记室参军。前废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草稿,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谓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寻敕典起居注,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年二十六。出帝初,又诏收摄本职,文诰填积,事咸称旨。黄门郎崔棱从齐献武王入朝,熏灼于世,收初不诣门。为帝《登祚赦》,云“朕托体孝文”,收嗤其率直。正员郎李慎以告之,深忿忌。时前废帝殂,令收为诏,乃宣言:“收普泰世出入帏屋,一日造诏,优为词旨,然则义旗之士,尽为逆人;又收父老合解官归侍。”南台将加弹劾,赖尚书辛雄为言于中尉綦俊,乃解。初,齐献武王固让天柱大将军,帝敕收为诏,令遂所请,欲加相国,问收相国品秩,收以实对,帝遂止。收既未测主相之意,以前事不安,求解,诏许焉。久之,除帝兄子广平王赞开府从事中郎,收不敢辞,乃为《庭竹赋》以致己意。 寻兼中书舍人,与济阴温子升、河间邢子才齐誉,世号三才。时出帝猜忌献武,内有间隙,收遂以疾固辞而免。其舅崔孝芬怪而问之,收曰:“惧有晋阳之甲。”寻而献武南上,帝西入关。武平三年(572 年),收卒,朝廷赠其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

(选自《魏书・ 列传·卷九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B.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C.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D.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本意乳名、小名。另外,将原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小名音译或义译为汉文时,常 常冠以“小字”来表示,也是原本小名的一种。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现代社会已成为学位名称。
C.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因宫禁之门谓之黄闼,故称此官 职为黄门郎或黄门待郎。其侍从皇帝。传达诏令。
D.谥号,是对去世的皇帝、皇后及诸侯大臣等地位很高的人,给予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除正式的谥号外,古人还有私谥,私谥也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收十五岁时,就已经能够写文章,后来跟随父亲到边疆。正值四方多难之时,转而练 习骑马射箭,想要凭借武艺实现抱负,却以文采扬名。
B.前废帝即位后,精心挑选侍臣,让魏收起草《封禅书》,魏收提笔一挥而就,无需草稿。文章近千言,改动的地方寥寥无几,皇帝因此很赏识他
C.从齐献武王入朝,气焰逼人。收曾识笑其文过于平直。知道后怀根在心,故意散布流言。史台将要弹劾魏收,幸亏尚书为他说话。
D.魏收年少成名,才情横溢,受命修史。兼任中书舍人时,才气声誉与济阴人温子升、河间人邢子才并列,世人称之为三才。后因故思退,被免职。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谓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2)除帝兄子广平王赞开府从事中郎,收不敢辞,乃为《庭竹赋》以致己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C.“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兴耿介好学,维护老师尊严。年少为人耿介,精于治学,不辞勤苦;在老师遭受鲜于灵馥贬低时,以《左传》大义问难,进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脾气急躁,缺乏儒者风范。对于和他观点相左之人,李业兴往往疾言厉色加以叱骂;与人辩论时又高声大气,伸拳振臂。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