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安丰王元猛,字季烈。太和五年封,加侍中 。出为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猛宽仁雄毅,甚有威略,戎夷 畏爱之。薨于州。赠太尉,谥曰匡。子延明,袭。世宗时,授太中大夫。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至肃宗初,为豫州刺史,甚有政绩,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延明既博极群书,兼有文藻,鸠集图籍万有余卷。性清俭,不营产业。与中山王熙及弟临淮王彧等,并以才学令望有名于世。虽风流造次不及熙、彧,而稽古淳笃过之。寻迁侍中。诏与侍中崔光撰定服制。后兼尚书右仆射。以延明博识多闻,敕监金石事。及元法僧反,诏为东道行台、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综既降,因以军乘之,复东南之境,至宿豫而还。迁都督、徐州刺史。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庄帝时,兼尚书令、大司马。及元颢入洛,延明受颢委寄,率众守河桥。颢败,遂将妻子奔萧衍,死于江南。庄帝末,丧还。出帝初,赠太保 ,王如故,谥曰文宣。所著诗赋赞颂铭诔 三百余篇,又撰《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帝王世纪》及《列仙传》。又以河间人信都芳工算术,引之在馆。其撰《古今乐事》、《九章》十二图,又集《器准》九篇,芳别为之注,皆行于世。

(节选自《魏书》,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B.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C.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D.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
B.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C.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其副职为太子少保。
D.铭诔,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延明继承父亲的爵位,在地方和朝廷都担任过官职,因为政绩显著,得到朝廷的赏识,不断升迁。
B.元延明博览群书,通古知今,很有才华,但他本性清俭,喜好金石,不喜钻营,才华一直未被赏识。
C.元延明既能著书立说,一生留下多种著作,又善于治理地方,在徐州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的赞誉。
D.元延明很有军事才能,曾经讨伐过反贼元法僧,招降敌将,收复失地,并接受元颢委任率军守河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
(2)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9 10:0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卢渊,字伯源,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散骑常侍。是时,高祖将立冯后,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选。”高祖曰:“乃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夺常侍禄一年。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会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乃以渊为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渊面辞曰:“臣本儒生,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惟陛下裁之。”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①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诏渊进取南阳。渊以兵少粮乏,表求先攻赭阳,以近叶仓故也。高祖许焉,乃进攻赭阳。萧鸾遣将垣历生来救,渊素无将略,为贼所败,坐免官爵为民。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愉既年少,

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剌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谥曰懿。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周鲂:三国时期名将,足智多谋,曾断发诈降诱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期己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B.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C.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D.军期己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属国: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于秦汉,北魏时复置,主管外交事务。
B.旬:有多种含义。十年为一旬,如“年满七旬”;十天为一旬,如文中的“三旬”。“旬月”为一个月或十个月。
C.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迁奖励。
D.服阕:指穿丧服守丧。在古代,在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为官者须离职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渊一介儒生,不谙军事。高祖命他带兵前往樊邓受降,他因未学军事而推辞;他进攻赭阳,因为没有为将的谋略,被敌人打败。
B.卢渊性格刚直,坚持己见。高祖想立已逝太后的侄女为后,就此事事先询问他的意见,他表示反对;在群臣商议时,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
C.卢渊为官仁厚,宽以待人。泾州的羌人发动叛乱,待叛乱平定后,卢渊只将首犯悬头示众,而宽恕了其余的叛贼。
D.卢渊恪尽职守,颇得民心。担任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时,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他决定。他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选。”
(2)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也。景少聪敏,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及长,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为律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世宗季舅护军将军高显卒,其兄右仆射肇私托景及尚书邢峦、并州刺史高聪、通直郎徐纥各作碑铭,并以呈御,世宗悉付侍中崔光简之,光以景所造为最,乃奏曰:“常景名位乃处诸人之下,文出诸人之上。”遂以景文刊石。
正光初年九月,蠕蠕主阿那瑰归阙,朝廷疑其位次。高阳王雍访景,景曰:“昔咸宁中,南单于来朝,晋世处之王公、特进之下。今日为班,宜在蕃王、仪同三司之间。”雍从之。朝廷典章,疑而不决,则时访景而行。
杜洛周反于燕洲,贼既南出,钞掠蓟城,景命统军梁仲礼率兵士邀击,破之,获贼将御夷镇军主孙念恒。都督李琚为贼所攻,蓟城之北军败而死。率属城人御之,贼不敢逼。洛周还据上谷。授景平北将军、光禄大夫,行台如故。洛周遣其都督王曹纥真、马叱斤等率众蓟南,以掠人谷,乃遇连雨,贼众疲劳。景与都督于荣、刺史王延年置兵粟国邀其走路。大败之,斩曹纥真。后洛周南围范阳,城人翻降,执刺史延年及景送于洛周。洛周寻为葛荣所吞,景又入荣。荣破,景得还朝。
景自少及老,恒居事任。清俭自守,不营产业,至于衣食,取济而已。耽好经史,爱玩文词, 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复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友人刁整每谓曰:“卿清德自居,不事家业,虽俭约可尚,将何以自济也?”遂与卫将军羊深矜其所乏,乃率刁双等各出钱千文而为买马焉。武定六年,以老疾去官。
(选自《魏书•列传第七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悉付侍中崔光简之     简:选择
B.遂以景文,刊石  刊:雕刻
C.高阳王雍访景    访:探望
D.景命统军梁仲礼率兵士邀击 邀:堵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论语》是四书之一,四书还包括《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B.“季”,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以阳历月份将四季划分孟、仲、叔、季。
C.“单于”,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经史”,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景才华超群。在为高显将军写碑铭时,常景凭着良好文笔功力,脱颖而出。
B.常景富有威望。朝廷经常向他征询意见,给蠕蠕主阿那瑰安排职位时,元雍就听从了他的意见。
C.常景英勇善战。常景率领梁仲礼在蓟城抵御着敌军,让敌军不敢进逼,最终因为城陷而 被俘。
D.常景为官清廉。友人刁整与卫将军羊深等人因念常景不为家业做事,各出钱一千文为他买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洛周遣其都督王曹纥真、马叱斤等率众蓟南,以掠人谷,乃遇连雨,贼众疲劳。
(2)爱玩文词,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复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B.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C.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D.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的生员。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B.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践阼,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帝王登阼阶主持祭祀。
D.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堂隆恪守礼制,维护长官尊严。做泰山郡督邮时,面对郡里督军对太守的不礼行为,高堂隆很生气,按剑怒斥督军。
B.高堂隆选贤举能,深受皇帝赞赏。做陈留太守时,见犊民酉牧有品行,就推举他做计曹掾,明帝用加官来表彰高堂隆。
C.高堂隆重视礼义,劝谏皇帝修德。面对崇华殿火灾,他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劝皇帝要修行礼义与品德,以战胜灾祸。
D.高堂隆心系苍生,反对大兴土木。明帝大肆修筑宫殿,各种劳役频繁,他上疏劝谏皇帝更应体恤民力,重视农业生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
(2)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安世,幼而聪悟。兴安二年,高宗引见侍郎、博士之子,简其秀俊者欲为中书学生。安世年十一,高宗见其尚小,引问之安世陈说祖父,甚有次第,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恒独被引问。诏曰:“汝但守此,至大不虑不富贵。”居父忧以孝闻。天安初,拜中散,以温敏敬慎,高宗亲爱之。累迁主客令。萧赜使刘缵朝贡。安世美容貌,善举止,缵自相谓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缵等呼安世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礼,五帝各异乐。安足以亡秦之官,称于上国?”曰:“世异之号,凡有几也?”安世曰:“周谓掌客,秦改典客,汉名鸿胪,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响文武,而殷勤亡秦,”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时民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曰:“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今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视:守分之士,永免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出为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敦劝农桑,禁断淫祀。初,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檦亲往讨之,波率其宗族拒战,大破檦军。遂为逋逃之薮,公私成患。安世设方略波及诸子三十余人,斩于邺市,境内肃然。以病免,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B.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C.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D.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是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一般为三年。
B.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
C.三代:尧、舜、禹三代的合称,最早见于《论语》“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D.假节: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皇帝授予的“节”为符信,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安世自幼聪明颖悟,深受高宗喜爱。在接受高宗召问时,年龄尚小的他应答很有条理,被选为中书学生,后常常被高宗单独召见。
B.李安世不但外表俊美,而且博学能言。萧赜的使者刘称他为典客,他旁征博引,进行批驳,不仅指出其错误,还讽刺其弃善从恶
C.李安世关心民生疾苦,主动为民请命。针对百姓困苦流离豪强侵占掠夺的现实,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开了均田制先河。
D.李安世颇有治理才干,能保一方平安。任相州刺史时他鼓励农桑,禁绝淫祀,设计诱捕并处决广平豪强李波等人,从此境内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金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
(2)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佗,字元化,河东闻喜人。其先因晋乱避地凉州。苻坚平河西,东归桑梓,因居解县焉。父景,惠州别驾。佗容貌魁伟,隤然有器望。少治《春秋杜氏》、《毛诗》、《周易》,并举其宗致。举秀才,以高第除中书博士,转司徒参军、司空记室、扬州任城王澄开府仓曹参军。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尚书考功郎中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转司州治中,以风闻为御史所弹,寻会赦免。转征虏将军、中散大夫。为赵郡太守,为治有方,威惠甚著,猾吏奸民莫不改肃。所得俸禄,分恤贫穷。转前将军、东荆州刺史,郡民恋仰,倾境饯送,至今追思之。佗出为宁远将军、汝南太守。有郡民刘崇之兄弟分析,家贫惟有一牛,争之不决,讼于郡庭。佗见之,凄然曰:“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各应得一,岂有讼理。”即以家牛一头踢之。于是郡境之中各相诫约,咸敦敬让。出为广平太守。佗招集离散,劝课农桑,民归之者千户。迁常山大守。佗开建学校,优显儒士。吏民歌咏之。寻加平南将军。蛮酋田盘石、田敬宗等部落万余家,恃众阻险,不宾王命,前后牧守虽屡征讨,未能降款。佗至州,单使宣慰,示以祸福。敬宗等闻佗宿德,相率归附。于是阖境清晏,寇盗寝息,边民怀之,襁负而至者千余家。寻加抚军将军,又迁中军将军。在州数载,以疾乞还。永安二年卒。遗令不听请赠,不受赙襚。诸子皆遵行之。佗性刚直,不好俗人交游,其投分者必当时名胜。清白任真,不事家产,宅不过三十步,又无田园。暑不张盖,寒不衣裘,其贞俭若此。
(节选自《魏书·裴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B.入为尚书仓部郞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C.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D.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常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借用“桑梓”指代故乡或乡亲父老。文中指家乡。
B.“秀才”在汉代与“学士”都是指举荐士人的科名,明清时成为生员的通称。本文中指举士的科名。
C.“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D.“蛮”是先秦时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来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蛮酋”指蛮人的首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佗为政有方,恩威并施。在担任赵郡太守期间,猾吏奸民没有不改恶从善的,他把自己领的俸禄分发给贫穷的百姓,离任时,赵郡百姓全都为他送行。
B.裴佗有同情心,轻财重义。在汝南太守任上,他见兄弟二人为一头牛打官同,就把官府的一头牛赠送给他们,于是郡内百姓相互告诫约束,讲究谦敬礼让。
C.裴佗关注农业,重视教育。任广平太守时,他招集流亡百姓,鼓励督促他们种田养蚕,百姓纷纷归附;任常山太守时,他创办学校,优待儒士,受吏民赞颂。
D.裴佗清白廉洁,俭朴自持。他性格刚直,不喜欢与俗人打交道;没有什么家产;死前叮嘱家人不向朝廷请求封赠,不接受别人馈赠的奠仪,子孙遵照执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各应得―,岂有讼理。
(2)佗至州,单使宣慰,示以祸福。敬宗等闻佗宿德,相率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