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有语句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匪我愆期    于嗟鸠兮     忳郁邑余侘傺兮
B.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箱帘六七十
C.摧藏马悲哀  悟言一室之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举匏樽以相属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长乐王回深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5 04:5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①聝(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士兵
D.之以礼乐 导:教导
【小题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B.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C.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D.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B.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C.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D.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同类题3

一、阅读课文一至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年、月、日,季父(①   )愈闻汝丧之七日,(②   )能衔哀(③   (④   (⑤ ),使建中远具时(⑥   )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⑦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中年兄(⑧   )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⑨   )。(⑩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⑪   )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⑫   )言之(⑬   )也。

吾年十九,(⑭   )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⑮  )汝。又四年,吾往河阳(⑯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3)明年(⑰   ),丞相(⑱   ),吾(⑲   )汴州,汝不(⑳   )来。是年,吾佐戎(㉑   )徐州,使取汝者(㉒   )行,吾又罢去(㉓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㉔   )于(㉕   ),东亦(㉖   )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4)呜呼!孰谓(㉗   )汝(㉘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㉙   )处。故舍汝而旅食(㉚   )京师,以求斗斛之禄(㉛     )。(㉜   )知其如此,(㉝   )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㉞   )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_________)
(2)能衔哀致诚(_________)
(3)乃能衔哀致诚(_________)
(4)乃能衔哀诚(_________)
(5)乃能衔哀致(_________)
(6)使建中远具时之奠(_________)
(7)吾少(_________)
(8)中年,兄南方(_________)
(9)皆不幸早(_________)
(10)先人后者(_________)
(11)汝时小(_________)
(12)亦未知言之悲也(_________)
(13)亦未知其言之也(_________)
(14)来京城(_________)
(15)而归汝(_________)
(16)吾往河阳坟墓(_________)
(17)明年,丞相薨(_________)
(18)明年,丞相(_________)
(19)吾汴州(_________)
(20)汝不来(_________)
(21)吾佐戎徐州(_________)
(22)使取汝者行(_________)
(23)吾又罢去(_________)
(24)吾念汝于东(_________)
(25)吾念汝从于(_________)
(26)东亦也(_________)
(27)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_________)
(28)孰谓汝去吾而殁乎(_________)
(29)终当久相与处(_________)
(30)故舍汝而旅食京师(_________)
(31)以求斗斛之禄(_________)
(32)知其如此(__________)
(33)万乘之公相(_________)
(34)吾不以一日辍汝而也(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直接表现叔侄“孤苦相依”的特殊感情的一组是(   )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③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④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⑤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⑥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3)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4)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同类题4

阅读《师说》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②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敦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③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书之书而习其句读⑤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以贻之。

注: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受:通“授”,传授。③年:出生的年岁④众人:普通般人。⑤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面须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⑥不断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闻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
B.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里
C.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
D.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师道不传也久矣!
B.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师不必贤弟子。 不拘于时,学
D.惑不从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
【小题3】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②李蟠③童子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君子⑥今之众人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做法,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
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