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语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夙兴夜寐 卿当目胜贵 好修姱以鞿羁兮
B.步余马于兰皋兮  以此下心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长余佩之陆离    足以荣汝身 世之谬其传
D.鸷鸟之不群兮    顺流而东也 正襟危坐而问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5 04:5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立,形影相吊。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薄  祚:福分
B.茕茕立 孑:孤单
C.臣洗马  除:除去
D.责臣慢  逋:逃脱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李密自身遭遇的不幸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D.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概括地写了作者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
B.作者虽然两次被举荐,却因为祖母没有人供养,推辞不去赴任。
C.“奔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要赴任就职,尽忠报国的焦急心情。
D.先叙述祖孙之情,再推进到君臣之义,突出了作者既能尽孝又能尽忠。

同类题4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 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
B.栗深林兮层巅
C.越人天姥
D.虎瑟兮鸾回车
【小题2】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B.尔安敢轻吾射
C.既来之,则安之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小题3】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小题4】下面哪一句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小题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人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疆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②泻卤:盐碱地。③襁至:络绎而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此四者,民所衣食之也(________)
②于是太公其女功(________)
③九合诸侯,一天下(________)
④尚有贫(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两项是(   )(   )
A.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
B.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C.是以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D.此非空言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农不出乏其食  徐而察之,山下皆石穴罅
B.此四,民所衣食之原也   四方之士来,必庙礼之
C.人富而仁义附  积土成山,风雨兴
D.失势则客无所之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2)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决而往朝焉。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工商虞四者都不可偏废,它们是百姓衣食的源泉,大小和富裕成正比。
B.姜太公继承管仲的事业,使中衰的齐国得以振兴,一直延续到威、宣王之时。
C.经济状况与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君子富有就行仁德,小人富有就做力及之事。
D.不论是天子、诸侯、大夫、百姓,本性都是害怕贫穷的,所以会趋利而行。
【小题6】《论语》记载有“子罕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类的话;《孟子·梁惠王》中也记载了孟子对梁惠王要谈仁义,不要言利的劝谏。而在司马迁笔下,“利”是大家值得追寻的目标。对此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批评司马迁道:“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对此,你有何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