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幸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部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①,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侠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挪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余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是时,崔鼠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肌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笏、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

(注)①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B.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C.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D.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幸,君主驾临某地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B.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在各朝代有不同称谓。
C.朔,指每月农历十五,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晦,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D.笏,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
B.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亲出来复位。
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惟最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
(2)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6 10:4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国的决心。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御史”,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的尊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钦共享富贵;赵在礼在邺城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后率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唐庄宗死后,他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2)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八、十》,有改动)
【小题1】(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B.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C.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D.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俗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B.刺史,古代职官,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知州等。
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引申为“初生”“开头”等。
D.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李存勖勇武善战。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
C.李存勖寄信伶宦。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疑忌,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2)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凤传(节选)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索与任圜善。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凤言:“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因以斧斫之,应手而碎。是时,宫中施物已及数千,因凤碎之乃止。天成四年夏,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秘书少监于峤者,自庄宗时与凤俱为翰林学士,而峤亦讦直敢言,与凤素善。及凤已贵,而峤久不迁,自以材名在凤上而不用,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而峤与邻家争水窦,为安重诲所怒,凤即左迁峤秘书少监。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废帝入立,召为太子太保。病足居于家,疾笃,自,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贱,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清泰二年卒于家。

(节选自《新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风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B.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C.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D.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风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后唐皇帝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B.西域,汉代后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兴,通常指国家在经历乱世或衰世之后,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
D.筮,用蓍草占卜。《诗经·氓》中提到“尔卜尔筮”,“卜”“筮”略有差别。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凤性格刚强,敢于仗义执言。安重诲杀掉并诬蔑任圜,赵凤的严厉指责让安重诲无言以对。安重诲遭人告发,赵凤又秉公替他说话。
B.赵凤具有主见,不肯轻信盲从。有和尚进献所谓“佛牙”,皇帝及许多宫人都深信不疑,而赵凤用斧头砍斫的方式验证此乃伪造之物。
C.赵凤心有城府,伺机报复他人。赵凤和于峤关系本不错,但赵凤身居高位后,二人交恶。后来赵凤借于峤与邻居争斗一事让于峤贬官。
D.赵凤乐观知足,坦然对待生死。废帝即位后提拔赵凤,赵凤病重不能履职,但他认为自己的寿命和地位已超过先辈,可死而无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风心衔之,未有以发。
(2)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欲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B.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C.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D.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裨将,副将,谚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中的“皮匠”即由“裨将”演变而来。
B.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C.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文中“断发”指誓死报君的决心。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皇,这与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先母”用法一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敢,受到赏识。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坚持作战,反而射中嗣源。嗣源认为他是猛士,收为养子。
B.元行钦招抚有谋,攻心为上。征讨赵在礼时,不用一兵一卒,用诏书设身处地,动之以情触动了赵在礼及其将士。
C.元行钦嫉恶如仇,义正言辞。行刑前,明宗质问“我儿有何对不起你”,行钦怒目直视反问“先皇又有什么对不起你”。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危难之时,他言词上,信誓旦旦“誓以死报”,行动上,贪生怕死“出奔”而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
(2)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继韬特奇之。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割肉,制不如法,叱之。屠者曰:“尔勇者,能杀我乎?”成即前取刀刺杀杀之。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后庄宗灭梁,继韬诛死,其麾下兵悉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候,尤亲爱之。后高祖所临镇,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副使。乾佑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是岁三月,河中李守贞反。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西督诸将。威至河中,栅其城东,城南,城西,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久之,城中兵食俱尽,乃治攻具,四面攻之,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隐帝以威为贤,威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隐帝厌为大臣所制,与李业等谋,已杀史弘肇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与弘义遣人告威。已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十一月丁丑,威遂举兵渡河。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郭允明反,栽隐帝于赵村。丙戍,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武宁军节度使刘赟为嗣。辛卯,请太后临朝听玫。癸丑,王峻遣郭崇以骑七百逆刘赟于宋州,杀之。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

(选自《新五代史·后周世祖郭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B.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C.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D.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多用来指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
B.从马直是指五代后唐时皇帝的亲军,“从马”,有将马随行的意思。
C.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大理寺主官,主要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等政事。
D.大赦是指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威豪爽负气,勇武有力。他曾经在市场里挑衅一位屠夫,屠夫被激怒后,郭威持刀杀死了屠夫。
B.郭威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建汉之前他就随高祖出征,高祖病重,还将隐帝托付给了郭威。
C.郭威不居功自傲,善扶将士。在成功讨伐叛贼李守贞之后,他将功劳全部椎给其他将士和大臣,并请求朝延为他们加爵封赏。
D.郭威当机立断,终成大业。隐帝不想受大臣牵制,派人去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的反叛,最终取后汉而代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
(2)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