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①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②丁丑会试,江陵公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③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④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⑤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 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小题1】请从以下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释义。
A.类别B.连接C.委托、交付D.劝请E.隶属、归属
(1)五岁能对。(   )
(2)江陵公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
(3)举酒客。(   )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教坊第一部。(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庚午举于乡B.谪粤之徐闻尉
C.句读之不知D.不拘于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小题5】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6 10:0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报刘一丈书(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上下相孚①,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②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③,以此长不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注释 ①孚:信任。  ②刺:名片。③褊衷:狭窄的心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公倦,客矣   谢:谢绝
B.然后命吏纳之,则又拜    再:两次
C.官人幸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顾:回头看
D.以此长不悦于长吏 见: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不忘老父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入之   余扃牖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间道经门,则亦掩耳闭目   吾无意于人世矣
D.至“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   吾一日长乎尔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作者对长者“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的称赞深表感谢,同时,又谦虚地表示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B.“相公(权者)”气焰赫赫,贪污纳贿却又骄横虚伪,他是黑暗势力的代表。作者着重刻画他的傲相、伪态。
C.“守门人(门者)”狐假虎威,敲诈勒索,是一个贯会仗势诈钱的狗腿。对求进者是千方的刁难,神气得不得了。但是一得到银子盛怒全消。
D.本文的形象性和讽刺性很突出。画出了官场现形记的漫画,展示出一个上骄下谀的群丑图。“干谒求进”的典型化情节,突出了官场的实质,达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砚室记

(明)陆树声

①余性寡嗜好,平生所蓄,舍书史外,无长物。自为史官,蓄一端砚。及官南雍,得一砚,歙石也。已前后得石,属工理之,凡得砚者十。曰:“蓄此足□,越十吾无取焉。”因自号十砚主人。椟藏之,题曰“砚室”。间一出之,置几上,兀傲相对。

②客有规余好之癖者。余日:“癖此,不犹愈于癖他好乎?”异日,客有具辨眼者,视之,举非佳品也。余曰:“客知余癖砚矣,宁庸以佳品为癖乎?(甲)且昔之论砚者多矣。自欧阳永叔、蔡君谟、洪景伯推龙尾良者出端石上,而苏子瞻至列以牛后,乃复为罗文作传。岂物无定论,其轻重一出士人之喙耶?(乙)如使余嗜砚而取必于佳,则珍玩殊品,世不有万于砚者乎?(丙)夫珍玩殊品,非有力者不能致,而往往规夺所好于他人,故不以移余之嗜。独余材薄无文,知嗜砚矣,不能为之重。以余之不足以重砚也,又何暇计其品之高下?(丁)虽然,姑余之嗜砚,不移于珍玩殊品,则砚之托于余而见嗜也,安知不因以为重乎?然则余之癖未解也。”

③他日,璋子学书,出其一授焉。曰:“俟汝能书,吾将举全室畀之。”有问者,曰:“此余家青毡也,惟勿以籯金例之。”十砚主人记。

选自《陆文定公集》

(注)①畀:给与。②青毡:语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献之)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③籯金:财物。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
B.也
C.矣
D.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平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平生收藏的也就是十块砚台。
B.作者前前后后一共得到了十块砚石,嘱托工匠雕琢并且加工。
C.作者觉得收藏已够,除非有比这十块更好的,就不会再谋求。
D.作者不断地会取出一些收藏放在桌案上,骄傲地向朋友展示。
【小题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中,位置合理的一项是    
又安知余所蓄之果佳乎否也?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4】第②段作者通过一连串的问句表达收藏砚台的原因,请对此加以分析
A.
【小题5】第③段中“青毡”译为“传家旧物”或者“传家之宝”,哪一种更接近作者旨趣,请说明理由。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禀气差弱 禀气:脾气
B.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认识)
C.故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则众共非笑诋斥 非笑:讥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善人也,甚孝    因人之力敝之
B.乃责梦星 作《师说》贻之
C.责之曰 故木受绳
D.处士为父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2)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深
大江①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②。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②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唏发:晒干头发。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 )
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语意俱新,亦极亲切。怀思之情,此可概见。
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
C.东坡说到“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
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两腋”句,暗含此意。“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
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词如何紧扣“怀乡”展开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