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分为史论和政论两种,史论是在史书人物传记结尾处的议论评价,政论是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价经史之言。
B.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夸张,结尾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归有光,世人以号称呼他“震川先生”,他反对一味拟古,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D.姜夔,南宋文学家,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其词音律和谐,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词中老杜”之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31 10:17: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以及他们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直到当时的汉武帝之间几千年的史实,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汉书》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汉高祖建立西汉到东汉政权倾覆的完整历史,后来的正史都有以其为范本的意识,名称也多称为“书”。
同类题2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 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同类题3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兵卫与葫芦》出自志贺直哉之手,他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B.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C.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充满了“有价值东西被毁坏”的悲剧性,而情节设置上一波三折又进一步凸显了主题的悲剧意味,丹柯这一英雄形象也因此显得丰厚饱满。从审美效果来说,结尾崇高的悲剧色彩更能使作品获得成功。
D.《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而《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他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要表达的思想——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同类题4
下面是某学生收集的四副对联,对联与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②云水巴山雨,文章金石声。
③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A.巴金 李白 梁实秋 韩愈
B.鲁迅 巴金 梁启超 金庸
C.鲁迅 李白 梁启超 韩愈
D.巴金 李商隐 梁实秋 金庸
同类题5
下列人物中未体现职业特征的一项是
A.师旷
B.公输班
C.庖丁
D.弈秋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姓名称谓
文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