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人。少力学,自乡校移籍京师,两学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条所不当事凡二十条,指宰相不任责。高宗变色曰:“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葵曰:“陛下即位,已相十许人,其初皆极意委之,卒以公议不容而去,大臣亦固志。假如陛下有过,尚望大臣尽忠,岂大臣有过,而言者一指,乃便为形迹,使彼过而不改,罪戾日深,非所以保全之也。”高宗改容曰:“此论甚奇。”陈与义执政,改湖南提刑。桧死,复直秘阁、知绍兴府,过阙,权礼部侍郎,寻兼国子祭酒。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逐时好。望诏国学并择秋试考官,精选通经博古之士,置之前列,其穿凿乖谬者黜之。”起知抚州,引疾,改提举兴国宫,加直龙图阁、知平州水坏圩堤,悉缮完,凡百二十里。傍郡圩皆没,惟当涂岁熟。市河久堙,雨旸交病葵下令城中,家出一夫,官给之食,并力浚导,公私便之。进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知婺州。孝宗即位。孝宗数手诏问钱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尝乞召用侍从、台谏,孝宗曰:“安得如卿直谅者。”遂荐李浩、龚茂良,孝宗皆以为佳士,次第用之。虞允文、陈康伯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泉州,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淳熙元年正月,薨,年七十有七。上闻震悼,赠正奉大夫。后以子升朝,累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周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B.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C.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D.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校,古代政府设立的地方学校。周葵先是在地方学校读书,后来进入京城的学校求学。
B.御史,在宋代属于监察性质的官职。周葵曾担任的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都是这类官职。
C.致仕,升官。周葵本想退休,但被起用为泉州知府,后又被封为大学士,进入京城为官。
D.赠,呈帝为死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周葵死后加封为正奉大夫,他的儿子也受到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葵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在职两月,多次上疏言事,并指责宰相履职不力;当与高宗意见不同时,他据理力争,使高宗勃然大怒,斥其为奇谈怪论。
B.周葵勇于改革,奏请革新科举。他担任礼部侍郎时,希望改变考官媚从大臣,选取献媚之句作为考题的现状,能够录取精通经学古史之士,废黜牵强附会,投机取巧之。
C.周葵体恤民生,止息境内水患。担任太平州知州期间,洪水冲毁河堤,周葵令人全部修复;市河长期淤堵,危害州城,官民同心,合力疏通,终使百姓受益
D.周葵推贤举士,死后倍享哀荣。周葵向朝廷推荐了李浩、龚茂良等正直诚实之士人先后受到重用;去世之时,皇帝非常哀痛,后将他的儿子升为朝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
(2)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逐时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1 03:35: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郑州防御判官。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为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镇相州,历泰宁、晋昌二节度,皆请质为从事。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岁余,召入为翰林学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世宗初征淮南,驻寿、濠,锐意攻取,且议行幸扬州。质以师老,与王溥泣谏乃止。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质趋前曰:“仪近臣也,过小不当诛。”因免冠叩头泣下,曰:“臣备位宰相,岂可使人主暴怒,致近臣于死地耶?愿宽仪罪。”世宗意遂解,复坐,即遣赦仪。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时质方就食阁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谒见。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与浦等降阶受命。宋初,加兼侍中,罢参知枢密。乾德初,进封鲁国公,质奉表固辞,不允。二年正月,罢为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将终,戒其子旻勿请谥,勿刻墓碑。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云。质性卞急,好面折人。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太宗亦尝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赞曰:质以儒者晓畅军事,及其为相,廉慎守法。质临终,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太宗评质惜其欠世宗一死。呜呼,《春秋》之法责备贤者,质可得免乎!
(摘编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B.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C.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D.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它是儒家的核心经典之一,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会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殿试覆核和决定名次,其中殿试的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称“进士及第”。
C.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同平章事、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范质曾任后周的宰相。
D.不豫:对君王生病的讳称。古代天子、诸侯、士和普通百姓生病都有不同的讳称,如普通人生病多用“违和”等说法,这是古人“别尊卑,异死生”观念的体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质身负才华,受人赏识。后唐宰相桑维翰因其文章极为器重,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后又历任泰宁节度使、晋昌节度使。
B.范质谨慎小心,处事稳重。在契丹侵边时,少帝让他召集各位学士来起草诏令,范质担心泄露机密,独自起草。
C.范质虑事周详,敢于进谏。世宗征伐淮南时,锐意攻取,准备进攻扬州,范质认为军队疲惫,不宜作战,于是和王溥哭着进谏。
D.范质廉洁耿介,白璧微瑕。他从不接受各方馈赠,家里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财产,编者对其大为称赞,但也惋惜他未能为世宗守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
(2)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进,深州博野人。少贫贱,为钜鹿富家佣保。有膂力,倜傥任气,结豪侠,嗜酒蒲博。其家少年患之,欲图杀进,妇竺氏阴知其谋,以告进,遂走晋阳依汉祖。汉祖壮其材,留帐下。
周广顺初,移淄州。二年,吏民诣观察使举留。是秋,迁登州刺史。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显德初,移卫州。卫、赵、邢、洺间多亡命者,以汲郡依山带河,易为出没,伺间椎剽,吏捕之辄遁去,故累岁不能绝其党类。进备.知其情状,因设计发擿之,数月间剪灭无余,郡民又请立碑记其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后益繁茂。郡民见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种也。”
初,开宝中,太祖令有司造宅赐进,悉用筒瓦。有司言:旧制,非亲王公主之第不可用。帝怒曰:“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亟.往督役,无妄言。”进有材干,轻财好施,然性喜杀,士卒小违令,必寘于死,居家御婢仆亦然。进在西山,太祖遣戍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其御下严毅若此。然能以权道任人,尝有军校自西山诣阙诬进者,太祖诘知其情状,谓左右曰:“彼有过畏罚,故诬进求免尔。”遣使送与进,令杀之。会并人入寇,进谓诬者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舍汝罪,能掩杀并寇,即荐汝于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奸利诸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进武人,性刚烈,战功高,钦祚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经死,年五十八,钦祚以暴卒闻。太宗悼惜久之,赠安国军节度,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卷三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备知其情状 备:准备
B.亟往督役     亟:急切、立刻
C.我犹贷汝     贷:宽恕
D.恣为奸利诸不法事 恣:肆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
B.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
C.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
D.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进倜傥任气,喜欢结交豪杰侠士。有人认为他是祸患,想谋划杀他。竺氏暗中知道了阴谋,把这事告诉了郭进。
B.郭进智勇双全,在做卫州官员的时候,带兵剿灭了依山傍河的汲郡亡命之徒,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赞美。
C.郭进性情残暴,无论是士卒还是家里的婢仆,稍有违背命令,郭进都会置之于死地,因此也被太祖批评。
D.郭进大度宽容,能用权谋驾驭他人。对于诬告自己的军校,他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没有立刻处置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
(2)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家于沙随,靖康之乱,徙绍兴之余姚。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训武郎杨大烈有田十顷,死而妻女存。俄有讼其妻非正室者,官没其赀,且追十年所入租。部使者以诿迥,迥曰:“大烈死,赀产当归其女。女死,当归所生母可也。”民饥,府檄有诉闭籴及粜与商贾者,迥即论报之曰:“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今强者群聚,胁持取钱,殴伤人者甚众,民不敢入市,坐致缺食。”申论再三,见从乃已。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白于府曰:“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乃悉蠲之。郡僚犹曰:“度江后来,未尝全放,恐户部不从。”迥力论之曰:“唐人损七,则租、庸、调俱免。今损十矣。夏税、役钱不免,是犹用其二也,不可谓宽。”议乃息。境内有妇人佣身纺绩舂簸,以养其姑。姑感妇孝,每受食,即以手加额仰天而祝之。其子为人牧牛,亦干饭以饷祖母。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给以钱粟。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迥居官临之以庄,政宽而明,令简而信,绥强抚弱,导以恩义。积年雠讼,一语解去。猾吏奸民,皆以感激,久而悛悔,欺诈以革。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九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B.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排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传钱何由而得/
C.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排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D.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室,古代时有祖庙、嫡妻、嫡子等意义,这里的意思是嫡妻。
B.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法律刑狱的机关,六部之一。
C. 夏税,从唐代开始,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季征收的称为夏税。
D. 斛面米,指古代朝廷征粮用斛计量时,官吏们从斛面上用手段刮取的粮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迥命途多舛。幼年遭逢靖康之乱,迁居他乡;十五岁时又失去父母,孤苦无依,飘泊不定,直到二十多岁才知道读书。
B. 程迥体谅百姓的疾苦。闹水灾时,郡里免除百姓的租税极少,程迥给以激烈的批评,还引用唐朝时的做法反驳反对全部免除租税的议论
C. 程迥重视孝道。有个妇人做工奉养自己的姑姑,给别人放牛的儿子也常送饭给祖母,程迥细致打听后向郡里报告,郡里给妇女送了钱粮。
D. 程迥善于处理同百姓的关系。他用恩义开导百姓,多年的争讼,有时候程迥一句话就能调解,奸猾的官吏刁钻的百姓,对他都很感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
(2)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责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间,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迵,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诸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指南录后序》)

(二)

天祥未至时,扬有脱归兵言:“密逢一丞相入真州说降矣。”庭芝信之,以为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再成不忍,天祥出相城垒,以制司文示之,闭之门外。久,复遣二路分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二路分与天祥语,见其忠义,亦不忍杀,以兵二十人道之扬,四鼓抵城下,闻侯门者谈,制置司下令备文丞相甚急,众相顾吐舌,乃东入海道,遇兵,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兵入索之执杜浒金应而去。虞候张庆矢中目,身被二剑,天祥偶不见获。浒、应解所怀金与卒,获免,募二樵者蒉荷天祥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师孟权能为逆    数:列举罪状
B.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 诣:往,到
C.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日:白天
D.天祥出相城垒 绐:欺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贾余庆献谄后     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不在使者之目     又有剪发杜门
C.募二樵者蒉荷天祥至高邮   至丹荆卿为计
D.久,复遣二路分觇天祥 震以威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祥偶不见获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青,取之于蓝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示出“抗辞”的积极意义。
B.文天祥被俘后一度以死相抗,以求保全名节,随后考虑到国家、君王及父母等多重原因,决定隐忍苟活,实现生命的价值。
C.文天祥逃到真州,想联合两淮军队抗元,实现中兴,却被误认为是说降之人而险遭杀害。幸而有苗再成等人的保护,得以侥幸逃至扬州。
D.序文叙事简洁,但饱含强烈的情感,连用“不得”含愤怒、无奈之情,“庶几在此”有欣慰之意;传文叙述客观而不失生动,“相顾吐舌”尽显人物情态。.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继宣,开封浚仪人。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契丹寇静戎军,从崔彦进过拒马河接战,自,大败之。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继宣从先锋李继隆至方城,力战三日,大军继至,遂克固州。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斩其酋贺恩相公,继宣亦中流矢。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召入,以功超授崇仪使。淳化三年,徙知保州。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至道三年,契丹寇定州,至怀德桥,继宣领兵三千掩袭之。契丹保丰隆山砦,继宣伐木治常山桥,契丹闻之,大惧,拔砦遁走。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逐敌越拒马河。受诏按视缘边城砦,权知威虏军,敌骑至城下,屡出兵设伏,斩获甚众。咸平四年,领康州刺史。敌至,继宣即召赤虏之师,敌走上羊山。继宣逐之,环山麓至其阴。继宣马连中矢毙,凡三易骑,大克捷。诏书称奖。景德初,契丹乘秋来攻,继宣独主镇州全师。及与契丹和,命为高阳关钤辖。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大中祥符初,召还,加四方馆使。以疾,授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每夕罕巡警,为留司所举,特诏增巡检一员,专主夜巡。六年,疾甚,求至京师寻医,,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李继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B.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C.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D.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熙”,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中国古代除皇帝年号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
B.地支可用于计时,午时指白天十一点到一点,申时指下午五点到七点。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继宣英勇顽强,受到赏识。大军返回雄州取粮草,在新城遭遇契丹人,血战到黄昏。第二天再战,李继隆被敌军拦截,李继宣率领部队救下他。后来跟随李继隆作战,斩杀敌酋,身中流矢,因战功被任崇仪使。
B.李继宣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至道三年,契丹进犯定州,到了怀德桥,李继宣领兵三千突然袭击他们。契丹退守到丰隆山砦,李继宣伐木修理常山桥,契丹人听到消息后,十分害怕,拔营逃跑。
C.李继宣作战勇猛,临危不惧。敌人来到,李继宣马上召集赤虏的军队,敌人逃上羊山。李继宣紧紧追赶敌人,沿山脚直到山北。李继宣骑的马连续被敌人射杀,前后换了多次马匹,取得胜利。
D.李继宣识字很少,学识不高。皇上因为河间郡事务繁多,怕他断案有误,就命高继勋接替他,只让他担任钤辖的职务。他担任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时,因每晚派遣的巡检太少,被留司举报,皇帝为此增加一名巡检,专管夜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
(2)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