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他跟他年纪差不多,求学之路也差不多。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认为凡是这个州有特异之处的山水,都归我所有了。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实在担心欺骗大王而使赵国承担理亏的罪名。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到九万里高空,然后再往南面去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22 11:5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转殿中侍御史。介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旦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介嫌于右宰相,请外,以知荆南。神宗立,以三司使召。先时,宰相省阅所进文书于待漏舍,同列不得闻。介谓曾公亮曰:“身在政府而文书弗与知,上或有所问,何辞以对?”乃与同视,后逐为常。帝欲用王安石,公亮因荐之,介言其难大任。安石既执政,介自是数与安石争论。安石强辩,而帝主其说。介不胜愤,疽发于背,薨,年六十。

(选自《宋史·唐介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B.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C.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D.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文中指驿站,古代传递文书人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B.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
C.请外,请求“外放”或“放外任”,即京官到地方任职。
D.神宗,庙号。庙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义正词严。唐介任县令时,针对辽使勒索驿吏的现实,下令说:“不是法令规定应该供给,一概不给。稍微损毁我方器物的,一定追捕他。”
B.唐介为民谋利。边界上塘水漫溢侵害农田,唐介筑堤拦水,百姓因此得利;转运使崔峄将库绢提高价格分配给百姓,唐介扣住公文没有下达。
C.唐介刚直敢言。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通过宦官侍从结交后宫,因此才得到执政的职位,请求皇上罢黜文彦博宰相之职。
D.唐介遭受排挤。皇帝想要任用王安石,遭到唐介的反对,王安石执掌政事后,得到皇帝的支持,对唐介打击报复,唐介含愤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2)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于是秦王大怒,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二)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B.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C.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D.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兵诣赵  益:增加B.秦王必    解:懈怠
C.今智伯我  知:知遇D.襄子如厕,动 动:惊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逃脱后,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B.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的才能,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罪行,后来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C.赵襄子虽最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对故主智伯的忠诚,把扮作受刑奴隶试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D.豫让的朋友劝他去委身侍奉襄子,并借机刺杀,被豫让拒绝了。豫让认为若是做了别人的臣子,就应该忠心事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2)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戊申晦,五,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皆若偻。

文段二:

昔罢曹,与一二友祠岱岳。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前有药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将五鼓初,各仗策而东,仅一二里,至太平顶,丛木中有真宗东封坛遗址。

拥褐而坐,伺日出。久,星斗渐稀,东望如平地,天际已明,其下暗。又久之,明处有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轮涌出,正红色,腾起数十丈,半至明处,却半有光,全至明处,却全有光,其下亦暗,日渐高,渐变色。五更三四点也。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经天门十八盘,峰兀秀耸,眺青齐,诸山可指数,天下伟观也。

(邵伯温《泰山日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曰     或:有人 皆若偻 而:但,表转折
B.五更三四点也   度:估计,推算    伺日出 以:来,表目的
C.眺青齐 北:向北  久  之:音节助词
D.天下伟观也 信:实在,确实    其下暗 则:却,表转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B.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C.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D.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天干地支的一种组合,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戊申日是丁未日的后一日。
B.鼓,在这里指更。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戌时初(今19时)称为定更,定更时击鼓,所以,也将“更”称为“鼓”。
C.兖,即兖州,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商周时期,九州所指略不同,但兖州都在其列。
D.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庙号。隋唐后,皇帝死后普遍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

同类题4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B.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C.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D.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妾:是我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主要指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B.士大夫:是我国古代对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一般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上层文化的创造者。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
D.客:指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达官贵人作为自己地位和财富的一种象征,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
B.赵括的母亲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
C.廉颇因为在燕赵之战中有功,赵王赐给了他信平君的封号,但赵王并不真正相信他,只让他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
D.廉颇失势时,他的门客离开他,得势后又回来归附他,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门客与主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小题4】课内文言文翻译: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修姱以羁兮 好:爱慕、崇尚
B.偭规矩而改 错:缺点、错误
C.宁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D.进不入以尤兮 离:通“罹”,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替余兮/伏清白死直兮
B.哀民生多艰/悔相道不察兮
C.屈心抑志兮/夫孰异道相安
D.吾独穷困此时也/延伫吾将反
【小题3】下列句子全能表现屈原“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一项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