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卒。

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B.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C.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D.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在我国封建时代本来是佐助的意思,后来成了副官佐或者为官署属员的通称。
B.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C.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D.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姓;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2)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3 08: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任用官员的科目之一,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B.《书》为《尚书》的最早书名,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中“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C.“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之一。从汉武帝始创年号起,便有了年号纪年,除此之外,古人也会用干支两字相配来纪年。
D.“豫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余八州为冀、兖、青、徐、扬、荆、梁、雍。一般地说,“九州”可泛指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族人,此举得到人们的好评,且获得太祖的青睐。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223年。②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并大力伐魏,以图统一。③木牛:与下文的“流马”都是古代运输工具,为诸葛亮所创。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     阙:损害
B.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谢:道歉
C.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统:主管
D.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愆:过失,过错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    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B.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    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C.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B.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C.大为张郃所破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葛亮结交东吴,平定南中诸郡,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伐魏做了充分的准备。
B.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赵云邓芝防守失误。
C.斩马谡之后,诸葛亮多次伐魏,斩将攻城屡建功勋,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
D.诸葛亮不但才智过人,而且严于律己,表现出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风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为门下循行,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从讨黄祖,拜鄂长。权为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魏拜权为吴王,封综、仪、详皆为亭侯。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举口,于是权称尊号,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命综作赋。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综为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乃伪质为作降文三条:

其三曰:“昔子远舍袁就曹,规画计较,应见纳受,遂破袁军,以定曹业。向使曹氏不信子远,怀疑犹豫,不决于心,则今天下袁氏有也。愿陛下思之。间闻界上将阎浮、赵楫欲归大化,唱和不速,以取破亡。今臣款款,远授其命,若复怀疑,不时举动,令臣孤绝,受此厚祸,即恐天下雄夫烈士欲立功者,不敢复托命陛下矣,愿陛下思之。皇天后土,实闻其言。”此文既流行,而质已人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觉伏诛,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乃解。拜综偏将军,兼左执法,领辞讼。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责也。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囯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赤乌六年卒,子冲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以宗为蕲春太守,江数百里   去:距离
B.今臣款款,远授其命,若复怀疑,不时举动  款款:忠心耿耿
C.臣年二十二,弃封域,归命有道 委:委托
D.邻国书符,皆综之所造也 略:大致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权称尊号,瑞改元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B.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大辟   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
C.权爱其才,弗责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D.巧捷诡辩有似祢衡,才皆不及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文中相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如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所说:“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B.大辟是古代刑罚中的死刑。类似的酷刑还有汤镬,是用滚水烹煮。蔺相如在欺骗秦王后曾言“臣请就汤镬”,表示甘受此刑。
C.原文中“以综为金曹从事”,“从事”指办事,引申为处理事务的人,和《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中的“从事”含义相同。
D.建业,南京古称,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南京的别称还有洪都、建康、金陵、吴门、石头城等。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即是南京。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B.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C.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D.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胡综十四岁,任门下循行,留在吴地与孙权一起读书。孙策去世,孙权为讨虏将军,以胡综为金曹从事,随从大军讨伐黄祖,任鄂县县长。后任职书部,与是仪、徐详一道掌管军国机密事务。
B.魏国振武将军吴质,受到朝廷猜疑。于是委托胡综为他写降书,表达自己愿意弃魏归吴的决心和对孙权的忠心。
C.在攻打辽东之事上,辅吴将军张昭大力反对,言辞过于直率急切,孙权被激怒,后来胡综帮助他们二人和解,使他们关系和谐,不再心存芥蒂。
D.自从孙权接手江东后,很多文书都是出自胡综之手,胡综曾建议制定律例,规定地方官擅自回家奔丧处死。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
(2)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
(3)间闻界上将阎浮、赵楫欲归大化,唱和不速,以取破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
注:①榇(chèn):棺材   ②謥詷,人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霸为帅,于开阳 屯:驻扎
B.霸敬异周,身令舍 诣: 来到
C.周得其罪,便收竟 考:拷打
D.当遣兵霸,霸与战于逢龙 逆:阻止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讨吕布也  俯察品类
B.霸所以能自立者,不为此也    臣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C.清定海岱,功莫大 于其身也,则耻师
D.霸与战逢龙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
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来,太祖点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吕布。
B.在兖州叛乱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刘备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对刘备说的一席话,使太祖改变了主意。
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作客。后来臧霸从事謥詷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謥詷。霸却没有怪罪武周,反而更加亲善。
D.张辽讨陈兰,臧霸被调到皖地,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救陈兰。韩当阻止臧霸于夹石,被臧霸击败。孙权遣数万人分兵救陈兰,闻知霸军在舒城,立即撤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
(2)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
(3)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下列各小题。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益州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候邑万户。

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候。为子彭祖取鲁女。鲁,谥之曰原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B.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C.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D.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管理”之意,为古代各州的最高统治者或行政长官。
B.中郎将:古代官员名称。秦时开始设置,后朝沿用,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
C.太祖: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谥号,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等级森严,不同地位的人死去用词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鲁占据汉中以后,以事奉鬼的宗教“五斗米道”教化百姓,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宗教的组织形式是一致的。
B.张鲁占据汉中,没有设置官吏,都用祭酒来治理,统治有方,在汉中称雄割据将近三十年。
C.汉朝末年,朝廷无力征服他,就尊封他为镇民中郎将,担任汉宁太守,只不过进奉贡品罢了。
D.太祖率大军入蜀征讨张鲁,张鲁兄弟联手抵抗,但兵败,逃奔南山进入巴中躲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
(2)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