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下列各小题。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益州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候邑万户。

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候。为子彭祖取鲁女。鲁,谥之曰原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B.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C.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D.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管理”之意,为古代各州的最高统治者或行政长官。
B.中郎将:古代官员名称。秦时开始设置,后朝沿用,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
C.太祖: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谥号,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等级森严,不同地位的人死去用词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鲁占据汉中以后,以事奉鬼的宗教“五斗米道”教化百姓,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宗教的组织形式是一致的。
B.张鲁占据汉中,没有设置官吏,都用祭酒来治理,统治有方,在汉中称雄割据将近三十年。
C.汉朝末年,朝廷无力征服他,就尊封他为镇民中郎将,担任汉宁太守,只不过进奉贡品罢了。
D.太祖率大军入蜀征讨张鲁,张鲁兄弟联手抵抗,但兵败,逃奔南山进入巴中躲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
(2)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3 12: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僱、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 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僱、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僱祀益虚心后僱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干。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 单 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帝素服临悼,益曰成候。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僱祀/益虚心/后僱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B.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僱祀/益虚心/后僱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C.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僱祀/益虚心/后僱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D.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僱祀/益虚心/后僱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明清时,也变成了对举人的雅称。
B.三府,按汉制,三公皆可开府,故称三公为“三府”。后世沿袭此用法。后来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D.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不用于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繇见解独到,颇有远识。曹操的使者前来上书时,他力排众议,劝服李僱、郭祀等人接受曹操的诚意。
B.钟繇心胸坦荡,不拘条例。他主动上表自我推荐担任侍中守司隶核尉,又拿着天子的符节督察关中诸军。
C.钟繇身处乱世,政绩斐然。为提高洛阳人口,他迁移关中百姓,招纳部分逃亡叛民,几年就取得了成效。
D.钟繇才华横溢,深受信任。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认为后世大概再也找不到如他一样的优秀人才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2)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馥宇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卒。

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B.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C.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D.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B.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C.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D.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因为其身高依古制约合一丈;亦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处;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为论者所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袆。袆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阯,交阯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耳。”

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协,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
【小题5】董卓专权后,让周毖和许靖掌管官吏的升降一事,后来周毖被斩首,而许靖却得以保全性命,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②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③,考验首服④。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⑤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广陵吴普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阿从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节选自《三国志 华佗传》
注:①差:同“瘥”,病愈。②太祖:曹操的庙号。③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④考验首服:拷问认罪。⑤考竟:判决。这里指处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B.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C.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D.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后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合汤不过数种”中的“汤”指“汤剂”。它的意思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四肢僵硬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意思相同。
B.“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中的“辟”,应解释为“征召”,不能理解为“躲避”。
C.“语其节度,舍去辄愈”中的“节度”指(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D.“谷气”即“水谷之气”,指饮食的精气,因为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多种经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术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医术高明,性格倔强,不畏权势,不喜逢迎,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医。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倡导体育运动,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国养生医学的经验总结,但由于他被杀害,其医学著作没有直接流传下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

同类题5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0岁至15岁之间,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
B.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关东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比较完整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
C.“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先秦民众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镇及其附属田地。陶渊明《桃花源记》亦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有“三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