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日:“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日桂枝里。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擢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刑狱,开封府判官。使契丹,为两浙转运使。徙陕西,未赴,又徙河东,居数月,复徙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知梓州。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又言:“项禁命妇干禁中恩,比来稍通女谒,愿令官司纠劾。”从之。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B.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C.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D.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阙,即面对朝廷所在的方向。“阙”本是宫殿前的一种建筑,后常代指宫殿、朝廷。
B.服除,指服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代官员遇父母去世,需要辞去官职归家为父母守孝。
C.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与前文“及第"意思基本相同。
D.开封,也称东京、汴梁、汴京,是两宋三百多年的国都。“知开封府”即主政开封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逸理政有才,很受推重。他担任邓城县令时以贤能闻名,知州谢泌向朝廷郑重推荐他;皇帝亲自召见,当面询问他希望担任什么官职。
B.张逸坚持原则,受到称赞。在开封府任职时,有僧人请求减免田地赋税,张逸坚持原则不予许可,皇帝高度肯定了他奉公守法的行为。
C.张逸明察案情,审理有方。他熟悉蜀地民风,有地方官吏杀了人却诬陷他人,张逸安排杀人者看守被冤者,借以观察二人的神情。
D.张逸关心民生,救助百姓。蜀地发生旱灾时,他让人们修筑堤坝拦截江水来灌溉农田,又向朝廷请求把杀牛者全部释放回家恢复生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
(2)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蜀人以为神。
【小题5】张逸再次被皇帝召见时提出了什么要求?皇帝为何又答应了他的请求?请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5 10:0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阙,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赞无状,并黜之。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宋初,加检校太尉。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诏褒之。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三年春,移镇大名。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寻卒,年六十二,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B.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C.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D.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判也指高位兼低职,而守则指低职代理高职。
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如“朝天阙”。
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贬为右武卫大将军;南征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军进攻辽州,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他。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父肇,仕后唐,从讨王都定州,契丹来援,唐师不利,肇力战死之。晋末,处耘尚幼,随兄处畴至京师,遇张彦泽斩关而入,纵士卒剽略。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汉初,折从阮帅府州,召置门下,委以军务。从阮后历邓、滑、陕、邠四节度,处耘皆从之。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显德中,从阮遗表称处耘可用,会李继勋镇河阳,诏署以右职。继勋初不为礼,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处耘白继勋曰:“此津往来者惧有奸焉,不可不察也。”居数月,果得契丹谍者,索之,有与西川、江南蜡书,即遣处耘部送阙下。
太祖时领殿前亲军,继勋罢镇,世宗以处耘隶太祖帐下。会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因与王彦升谋,召马仁瑀、李汉超等定议,始入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而诸军大噪,入驿门,太祖不能却。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讨李重进,为行营兵马都监。贼平,以处耘知扬州。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勤于绥抚,奏减城中居民屋税,民皆悦服。建隆三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废朝,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
处耘有度量,善谈当世之务,居常以功名为己任。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遂至于贬。后太祖颇追念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十六》,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B.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C.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D.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B.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一里;一里所含居民家数,历代有变化。
C.右职,表示次要的、低级的职位;古人以左为尊,因此有“虚左以待”的说法。
D.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室的重要成员或名臣猛将死后,朝廷会废朝三日,表示哀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李处耘年少勇敢,不畏强敌。他年幼跟随其兄李处畴到京城,见张彦泽的士卒到处剽劫抢掠,他独当一面,射杀十几人。
B.李处耘才能出众,备受重视。折从阮上表为他雪冤,遗表推荐他可用;李继勋让他掌管黄河渡口,都是对他的认可和重视。
C.李处耘临机决事,谋划周密。陈桥兵变过程中李处耘精心谋划,当机立断,率军直入驿门,帮助太祖登上皇位。
D.李处耘安抚百姓,理政有方。他掌管扬州时,扬州民生凋敝,他上奏减免城中居民房屋税,百姓都感激而服从政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勋初不为礼,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
(2)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遂至于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珏,字希范,湖州长兴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初游太学,以书遗中书舍人邹浩曰:“公始为博士论取士之失,免所居官,在谏省斥宫掖之非,远迁岭表,岂逆计祸福,邀后日报哉,固欲蹈古人行也。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信任逾曩昔而拱默不言,天下之士窃有疑焉,愿有以慰塞群望。”浩得书愧谢之。宣和四年,擢监察御史,坐言事知舒州,留为尚书主客员外郎。

建炎元年,复召为中书舍人,至泅州,上书言:“金人尚有屯河北者,万一猖獗而南,六飞(注)岂能无警,乞早赐行幸。西兵骁勇,宜留以为卫。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为用,并令东下。”时李纲已议营南阳,珏未嘉也。既至,极言南阳兵弱财单,乘舆无所取给,乞驻金陵以待敌。汪伯彦、黄潜善皆主幸东南,帝遂如扬州。潜善兄潜厚除户部尚书,珏言兄弟不可同居一省,帝遣张悫谕旨,珏论如初。诏潜厚提举醴泉观。

迁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言:“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已而金人果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俄复为吏部侍郎。

隆佑太后奉神主如江西,诏珏为端明殿学士、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金人攻吉州,分兵追太后,舟至太和县,卫兵皆溃,珏奉太后退保虔州。监察御史张延寿论珏罪,珏亦上书自劾,逾岭俟命,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延寿论不已,责授秘书少监,贬衡州。绍兴元年,许自便。明年,以朝散大夫分司西京。卒于梧州,年五十五。官其二子。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

(注)六飞:古代指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文中指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B.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C.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D.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太学,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
C.博士,古代多指博古通今、能言善辩的人。也常用作学官名,起源于战国,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以各谘诣,为学术顾问的性质。
D.跸,初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称为跸道,清道的吆喝声称为跸声。后常用“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珏敢于直谏。初游太学,写信向中书舍人邹浩直言进谏,力陈当今诸多弊病,希望邹浩能够有所作为,得到认可。后来刘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B.刘珏深谋远虑。担任中书舍人之职时,看到金兵对皇帝所处之地有威胁,力主迁徙。后来皇帝接受汪伯彦、黄潜善提的前往东南的建议,停驻扬州。
C.刘珏对战事有远见。任吏部侍郎时,认为在兵力安排与城池防御方面问题突出,战斗力不强,一旦金兵入侵,后果不堪设想。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刘珏勇于承担责任。在随同隆佑太后到江西时,遭到金兵追击,卫兵溃散,情势危急,刘珏护太后到虔州。后刘珏主动上书请求处罚,为此事担责。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为用,并令东下。 
(2)已而金人果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清,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疏其害,使者入更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撤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宫,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佑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限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結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逃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小题2】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庠序”是殷商时代最高统治者设立的学校。“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六艺”,一是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D.“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隋开始设置,历代因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过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和,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他主张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可升为朝官;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但又正直公正。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有官员明显有过错而复职时,他又明确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B.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C.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D.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祖舜认为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其中品行特别优秀的,还要把姓名报于朝廷。
B.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
C.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多次制止了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
D.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2)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