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父肇,仕后唐,从讨王都定州,契丹来援,唐师不利,肇力战死之。晋末,处耘尚幼,随兄处畴至京师,遇张彦泽斩关而入,纵士卒剽略。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汉初,折从阮帅府州,召置门下,委以军务。从阮后历邓、滑、陕、邠四节度,处耘皆从之。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显德中,从阮遗表称处耘可用,会李继勋镇河阳,诏署以右职。继勋初不为礼,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处耘白继勋曰:“此津往来者惧有奸焉,不可不察也。”居数月,果得契丹谍者,索之,有与西川、江南蜡书,即遣处耘部送阙下。
太祖时领殿前亲军,继勋罢镇,世宗以处耘隶太祖帐下。会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因与王彦升谋,召马仁瑀、李汉超等定议,始入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而诸军大噪,入驿门,太祖不能却。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讨李重进,为行营兵马都监。贼平,以处耘知扬州。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勤于绥抚,奏减城中居民屋税,民皆悦服。建隆三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废朝,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
处耘有度量,善谈当世之务,居常以功名为己任。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遂至于贬。后太祖颇追念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十六》,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B.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C.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D.会暮夜/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B.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一里;一里所含居民家数,历代有变化。
C.右职,表示次要的、低级的职位;古人以左为尊,因此有“虚左以待”的说法。
D.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室的重要成员或名臣猛将死后,朝廷会废朝三日,表示哀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李处耘年少勇敢,不畏强敌。他年幼跟随其兄李处畴到京城,见张彦泽的士卒到处剽劫抢掠,他独当一面,射杀十几人。
B.李处耘才能出众,备受重视。折从阮上表为他雪冤,遗表推荐他可用;李继勋让他掌管黄河渡口,都是对他的认可和重视。
C.李处耘临机决事,谋划周密。陈桥兵变过程中李处耘精心谋划,当机立断,率军直入驿门,帮助太祖登上皇位。
D.李处耘安抚百姓,理政有方。他掌管扬州时,扬州民生凋敝,他上奏减免城中居民房屋税,百姓都感激而服从政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勋初不为礼,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
(2)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遂至于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30 08:3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
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
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太祖收藩镇之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然国家多难,四方帅守单寡,束手环视,此法之弊。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时明堂覃恩,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为议者所诋云。
(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
注 ①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②覃恩:广施恩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B.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C.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D.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
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宗尹年轻有为,勇于进谏。他不满而立之年就担任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重要官职,还曾因为自己的直言进谏被多次贬黜。
B.范宗尹才智过人,善于借鉴。为扶植地方武装力量抵抗金军,他上奏借鉴藩镇之法,得到皇帝批准,并由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宰相。
C.范宗尹常徇私情,用人不善。他担任宰相,重人情,轻法度,任用李弼孺、魏滂等贪腐残暴之人,并包庇与自己私交甚好的官员。
D.范宗尹宦海沉浮,权变不足。他向皇帝提请举行讨论之事,本来已经获得秦桧的赞同,后来反遭秦桧背弃和排挤,最终罢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2)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后周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B.“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名,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药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力排众议,利用风向优势,果断出击,打败了敌军。
C.药元福处险不惊,沉着应战。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主动出战,和冯晖相互配合,取得胜利。
D.药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准。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晁,真定人。初事杜重威为列校。重威诛,属周祖镇邺中,晁因委质麾下。周祖开国,擢为作坊副使。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以晁为行营步军都监。兖州平,转作坊使。晁自以逮事霸府,复有军功,而迁拜不满所望,居常怏怏。时枢密使王峻秉政,晁疑其轧己。一日使酒诣其第,毁峻,峻不之责。 世宗嗣位,改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

从征刘崇,转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军至河内,世宗意在速战,令晁倍道兼行。晁私语通事舍人郑好谦曰:“贼势方盛,未易敌也,宜持重以挫其锐。”好谦以所言入白,世宗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他人所教。言其人,则舍尔;不言,当死!”好谦惧,遂以实对。世宗即命并晁械于州狱,军回始赦之。

及征淮南,改虎捷左厢、领阆州防御使,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寿春平,拜检校太保、河阳三城节度、孟怀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恭帝即位,加检校太傅。

宋初,加检校太尉。未几,以疾归京师,卒,年五十二。太祖甚悼之,赠太子太师,再赠侍中。

晁身长七尺,仪貌雄伟,好聚敛,处方镇以贿闻。以周初与宣祖分掌禁军,有宗盟之分,故太祖常优礼之,再加赠典焉。子延溥。

延溥,周显德中,以父任补左班殿直。宋初,为铁骑指挥使。开宝初,太祖亲征晋阳,太宗守京邑,延溥以所部为帐下牙军,转殿前散员指挥使。九年,改铁骑都虞候。

(选自《宋史•赵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B.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C.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D.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位”即君位。
B.“舍人”指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通事舍人是官职名。宋、元以来也俗称权贵子弟为“舍人”,犹称公子。
C.“禁军”是封建时代受帝王管辖,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都城警备任务的军队。
D.“牙军”,即亲兵或卫兵,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晁当官心切,意气用事。赵晁 自认为追随太祖多年且有军功,却不能如愿升迁,因而经常怏怏不乐,怀疑王峻排挤他,趁着酒劲到王峻府邸闹事。
B.赵晁说话随意,惹怒世宗。他在跟随世宗征伐刘崇时,对郑好谦说的话让世宗很生气,世宗把赵晁和郑好谦一起拘禁在州狱里。
C.赵晁做事果断,深受世宗器重。征伐淮南时,赵晁把李重进交给他的三千名投降士兵在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世宗也没有怪罪他。
D.赵晁相貌堂堂,喜欢搜刮钱财。赵晁在方镇任职时就以纳贿而出名。太祖因为他与宣祖有同宗情分而经常优待礼遇他,两次加以追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使酒诣其第,毁峻,峻不之责。
(2)贼势方盛,未易敌也,宜持重以挫其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赞字元辅,幽州蓟人。父延寿,尚兴平公主,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
赞仕周。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俄命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迢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
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 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逐拔其羊马城。世宗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
宋初,加检校太师,预平维扬。岁余,改镇廷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
乾德六年秋,以赞为邠州路部署。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
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赞颇知书,喜为诗,容止闲雅,接士大夫以礼,驭众有方略。其为政虽无异迹,而吏民畏服,亦近代贤帅也。
(节选自《宋史•赵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B.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C.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橡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D.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本指仰攀婚姻,后来专指娶公主为妻。古代表示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嫁”“娶”“聘” “妻”等。
B.胄,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材质一般为铜、铁。“甲胄” 常作为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与此意相近的说法还有“知”“下车”“掌”“执事”等。
D.路,是宋代的最高行政区划名,略似唐代的“道”,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如姜夔词中有“烽火扬州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赞多次随主征讨,骁勇善战。赵赞先后在后周和北宋为官,他多次随君主出征,冲锋陷阵,斗志昂扬,勇猛无比。
B.赵赞为政注重宽简,善政安民。赵赞在朝廷做官时,以与民方便为宗旨,废除全部苛政,处理政务从宽从简,恩泽百姓。
C.赵赞建立赫赫战功,颇受器重。羊马城大捷后,周世宗下诏褒奖他;攻打晋阳,与并州军苦战负伤后,太祖多次慰劳问候他。
D.赵赞注重自身修养,儒雅有度。赵赞虽为武将,但读书很多,举止文雅有度,按照礼节接待士大夫,称得上一代儒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
(2)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选自《宋史·钱易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B.太宗就是“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他建立北宋王朝,建都今河南开封。后来的南宋王朝被迫建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C.“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幸亳州”中的“幸”在此也是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在古文中也有封建帝王对妻妾的宠爱之意。
D.《宋雅》是钱易写给宋真宗的。而《诗经》的六义有“赋、比、兴、风、雅、颂”。其中,“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正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事者认为文章轻浮飘逸而未被录取,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钱易为官后曾建议宋真宗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钱易因有着词臣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2)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