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璩字叔琏。弱冠,右将军桓豁以为参军。寻遭父。服阕,为谢安卫将军参军。淮、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迁宁朔将军、淮南太守。海陵县四面湖泽,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璩建议率千人讨之。时大旱,璩因放火,菰葑尽然,亡户窘迫,悉出诣璩自首,近有万户,皆以补兵,朝廷嘉之。安帝初,进征虏将军。及桓玄篡位,遣使加璩散骑常侍、左将军。璩执留玄使,不受命。璩传檄远近,列玄罪状。武陵王令曰:“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初,璩弟宁州刺史瑶卒官,璩兄球孙祜之送丧,葬江陵。会玄败,谋奔梁州。璩弟瑾子修之时为玄屯骑校尉,诱玄使入蜀。既而修之与祜之共杀玄。安帝反正,诏曰:“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可进征西将军,都督五州军事。”又诏西夷校尉瑾为持节、监梁秦二州军事。瑾弟蜀郡太守瑗为辅国将军、宁州刺史。初,璩使参军谯纵领巴西、梓潼二郡军下涪水,当与璩军会于巴郡。蜀人不乐东征,纵因人情思归,于五城水口反,还袭涪,害瑾。而璩下人受纵诱说,遂共害璩及瑗,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时殄没,璩子弘之。义熙中,诏曰:“故益州刺史璩,事乖虑外。葬送日近,益怀恻怆。可先所授官,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论璩讨桓玄功,追封归乡公,千五百户。又以祜之斩玄功,封夷道县侯。自宝至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将帅之家,与寻阳周氏为辈,而人物不及也。

(选自《晋书·毛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B.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C.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D.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忧,古时指人忧虑过深,积劳成疾。
B.嗣,指古代诸侯传位给嫡长子的行为,后来泛指君王或诸侯的职位继承人。
C.赠,即追赠,指皇帝赐给已死的人官爵、荣誉或称号以褒扬其生前的功绩。
D.拥旄,指古代武官持皇帝所赐的旄节统帅军队、统治一方的权力或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璩足智多谋,善用天时地利。他利用天旱的特点,采取火攻,将当地的逃亡者都逼迫出来自首,并用他们来补充兵源,受到皇帝嘉奖。
B.毛璩忠于朝廷,拒绝叛臣利诱。桓玄篡位时,派使者对他进行加封,他不但不接受任命,反而扣押了桓玄的使者,并对外公布桓玄罪状。
C.毛璩一门忠烈,多人受帝赏赐。桓玄落败时,毛璩的侄子毛修之、毛祐之诱杀桓玄。皇帝加封毛璩兄弟三人,使他们成为一方军事大员。
D.毛璩一门多人遇难,皇帝深感悲痛。毛璩手下参与谯纵造反,杀害毛璩兄弟及在蜀子侄,临近送葬,皇帝十分悲痛。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准、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
(2)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7 05:00: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
C.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解系,字少连,济南著人也。父修,魏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武帝受禅,封粱邹侯。

系及二弟结、育并清身洁己,甚得声誉。时荀勖门宗强盛,朝野畏惮之。勖诸子谓系等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拜。”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勖父子大惭,当世壮之。后辟公府掾,历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史,迁尚书,出为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假节。

氐羌叛,与征西将军赵王伦计之。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朝廷知系守正不挠,而召伦还。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伦、秀谮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及张华、裴頠之被诛也,伦、秀以宿憾收系兄弟。梁王肜救系等,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肜苦争之不得,遂害之,并戮其妻子。

后齐王冏起义时,以裴、解为冤首。伦、秀既诛,冏乃奏曰:“臣闻兴微继绝,圣主之高政;贬恶嘉善,《春秋》之美谈。是以武王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诚幽明之故有以相通也。孙秀逆乱,灭佐命之国,诛骨鲠之臣,以斫丧王室,肆其虐戾,功臣之后,多见泯灭。至如张华、裴頠,各以见惮取诛于时,系、结同以羔羊①被害,欧阳建等无罪而死,百姓怜之。陛下更日月之光照,布惟新之明命,然此等未蒙恩理。昔栾郤降在皂隶,而《春秋》传其人;幽王绝功臣之后,弃贤者子孙,而诗人以为刺。臣备忝右职,思竭股肱,献纳愚诚。若合圣意,可群官通议。”八坐议以“系等清公正直,为奸邪所疾,无罪横戮,冤痛已甚。如大司马所启,彰明枉直,显宣当否,使冤魂无愧无恨,为恩大矣。”

永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改葬,加吊祭焉。

(选自《晋书》卷六十,有删改)

(注释)①羔羊:语出《诗经·召南·羔羊》,称赞士大夫操行洁白、进退有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B.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C.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D.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也称考课。考课中,成绩特别优异的被称为“最”,成绩较差的被称为“殿”。
B.《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兼历史散文集,由孔子修订而成。
C.氐羌,我国古代少数民旅氐族与羌族的并称,氐羌两字亦可连用泛指中国古代分布在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的民族。
D.改葬,亦称“捡骨”,指放弃原先安葬的墓地,而迁葬别处,是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丧葬旧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系和他的两个弟弟解结、解育都修身自洁,享有声誉,清公正直,但被奸邪之人嫉恨,无罪而横遭杀害。
B.氐羌叛乱时,解系与征西将军赵王司马伦讨伐叛军,与孙秀为作战事宜发生争执,争相上表呈奏。
C.齐王司马冏起兵时,把裴頠、解系兄弟的事情作为最大的冤案,并且上书朝廷,希望为他们平反。
D.梁王司马肜想要解救解氏兄弟,但苦苦争执没有成功,不久解氏兄弟便被司马伦杀害了,并且他们的妻室子女也没能幸免于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伦、秀谮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
(2)臣备忝右职,思竭股肱,献纳愚诚。若合圣意,可群官通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 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 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 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 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D.“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D.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简丈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②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祖统,吴奋武将军、都亭侯。父莹,丹阳丞。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中兴草创,未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疏曰:“夫帝王之迹,莫不必书,著为令典,垂之无穷。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陛下圣明,当中兴之盛,宜建立国史,撰集帝纪,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斯诚雍熙之至美,王者之弘基也。宜备史官,敕佐著作郎干宝等渐就撰集。”元帝纳焉。宝于是始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著《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奏之。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干宝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为令典,垂之无穷  垂:流传
B.敕佐著作郎干宝等渐就撰集 敕:诏令
C.凡二十卷,奏之 奏:进献
D.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  审:审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B.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C.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D.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宝才能卓著,建有功勋。他年少勤学,博览群书,凭才干被朝廷召任著作郎,在平定杜弢之乱中建立了功勋,被朝廷赐予爵位。
B.干宝受命修史,成果颇丰。他受到中书监王导提携,担任史官,直笔修史,语气委婉,在太守任上修有晋宣帝到晋宣帝到晋愍帝时期的史书。
C.干宝收集逸闻趣事,撰写成书。他父亲所宠侍婢、哥哥死后的奇异经历,激发了他收集神灵怪异人物变化的想法,后撰成《搜神记》三十卷。
D.干宝才学不凡,著述宏丰。他对史学有研究,曾领修国史,著有《晋纪》;他还精通易学,曾对《周易》作注;他还有杂文集流行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
(2)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