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蚤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悫,不妄与人交。太和中,举进士、书判拔萃,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边事,诚援质古今,条破羌状甚悉,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诚到军,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时戍兵常苦调饟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俄徙昭义,又迁河东。河东尤近胡,复修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懿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判度支。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诚于吏术尤所长,既贵,所得禄奉,养护宗属之乏,无间然。始,诚被知于宣宗,尝许以相。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不受。太医李玄伯者,帝所喜,以钱七十万聘之,夫妇日自进食,得其欢心,乃进之帝,嬖幸冠后宫。玄伯又治丹剂以进,帝饵之,疽生于背。懿宗立,收玄伯及方士王岳、虞芝等,俱诛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 毕诚传》,有删节)
(注)①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②职方郎中:官名,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候及沿边少数民族内附等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B.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C.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D.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的“从”即此意。
B.进士,中国古代科考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C.屯田,为帮助边疆农民,利用戍卒、农民、商人垦荒,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D.禁署,指宫中近侍官署。后世常用“禁中颇牧”喻指宫廷侍从官中文才武略兼备,有如廉颇、李牧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毕诚通晓古今,忠于上司。宣宗曾向他询问边防事情,毕诚援引古今,博得皇帝欢心;曾入杜悰幕府,杜悰外放后,毕诚对他一如既往。
B.毕诚以柔怀人,慷慨大方。担任河西供军安抚使时,毕诚派官员对羌人怀柔晓谕,最终让他们归附朝廷;毕诚显贵以后,还不间断地接济贫困的宗属。
C.毕诚屯田防寇,治边有方。为解决调济粮食问题,毕诚招募士兵屯田,每年收获不少粮食,得到皇上嘉奖;在河东,他设法防止了胡寇的入侵。
D.毕诚长于治政,颇有心术。毕诚想送美女来结交令狐绹,最终遭到令狐绹的拒绝;为了讨好皇帝,毕诚又进送李玄伯给皇帝,皇帝因此十分宠幸毕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2)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7 08:1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曰:“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睦。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伯伦战死,椿被执。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
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官;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寻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于直千岭。光弼徙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元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薨,赠太尉,谥曰武烈。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行在:指皇帝所到之处。②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B.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C.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D.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徙”指一般的调动官职;“代”在本文中为“代理”之义,古代表示代理、暂时担任官职的词有“署”“权”等。
B.三公,周代已有此词。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崩”“薨”“卒”“不禄”“死”表示“人死”的意思,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D.“赠”本文中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后在奉诏接应吐谷浑苏毗王归附时,不幸坠下马,脚跛得厉害。不久,加授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唐肃宗十分生气。在宰相房琯的劝谏下,王思礼才免于一死,因而改任关内行营节度使、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镇守武功。
D.长安平定后,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多次立下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并成为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一一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
(2)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新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的。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劝谏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自己救灾不利因而内心恐惧,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阻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小题2】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文中“有诏供奉翰林”,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比如“天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十岁就通晓五经,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阻止。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萧复,字履初。生成里,姻从豪汰,以服御舆马相夸,复常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以清操显。广德中,岁大饥,家百口,不自振,议鬻昭应墅。宰相王缙欲得之,使弟紘说曰:“以君才宜在左右,胡不以墅奉丞相取右职?”复曰:“鬻先人墅以济孀单,吾何用美官,使门内馁且寒乎?”缙憾之,由是废。数岁,改同州刺史,岁歉,州有京畿观察使儲粟复辄发以贷人有司劾治诏削阶停刺史或吊之复曰苟利于人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 复尝言:“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权望太重,是曹正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帝不听。又言:“陛下厥初清明,自杨炎、卢杞放命秽盛德,播越及兹。今阽于危,当惩乂前败。”杞对上或谄谀阿匼,复厉言:“杞词不正!”帝色胎,谓左右曰:“复慢我。”因诏复充山南、江淮、湖南、岭南等道宣抚、安慰使。初,淮南陈少游左附李希烈,而张镒判官韦皋杀邠、陇叛卒,不应楚琳。复还执政,建言:“陛下反正,功臣已贵矣,唯甄善汰恶为未明。少游位将相,首臣贼,皋名浅官下,独挺挺抗忠。如以皋代少游,则天下暸然知逆顺之理。”帝许之。复出,中官马钦绪宰相刘从一,附耳语,既而从一密谂复曰:“有诏与公议向所奏,不欲李勉、卢翰闻知。”复曰:“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令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从一以闻,帝不说。复辞疾上政事,许之。贞元四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新唐书·箫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州有京畿观察使儲粟复/辄发以贷人/有司劾治/诏削阶/停刺史/或吊之复/曰/苟利于人/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
B.州有京畿观察使儲粟/复/辄发以贷人/有司劾治/诏削阶/停刺史/或吊之/复曰/苟利于人/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
C.州有京畿观察使儲粟复/辄发以贷/人有司劾治/诏削阶/停刺史/或吊之复/曰/苟利于人/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
D.州有京畿观察使儲粟/复辄发以贷人/有司劾治/诏削阶/停刺史/或吊之/复曰/苟利于人/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德,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赤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C.监军,古代监军皆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隋末始以宦官为监军。
D.揖,指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属于相见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行礼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复出身权贵,不事奢靡。他出生在外戚之家,姻戚从亲多以服御车马互相炫耀,他却常穿着破旧脏污的衣服在房间里刻苦学习。
B.萧复关心民瘼,做事认真。只要是有利于百姓的事就去做,即使被弹劾撤职也不害怕;只要是不合理的事必定上奏言明,一点也不敢荒废职守。
C.萧复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他不怕得罪宰相,抵制高官诱惑,拒绝将别墅送给宰相王缙;卢杞对皇上谄谀迎合,他予以厉声斥责。
D.萧复坦荡无私,敢于进谏。他建议不要让宦官参与军政机要,建议用忠贞的韦皋替代奸佞之首陈少游,以便让天下人知道逆顺之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游位将相,首臣贼,皋名浅官下,独挺挺抗忠。“令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从一以闻,帝不说。
(2)“令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寝以生常,政由是敝。”从一以闻,帝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