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 修:________________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
(3)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情:________________
(4)所以游目怀    骋:________________
(5)足以极视听之娱  娱:________________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________________
(7)或因寄所托,放浪形能之外 所托:________________
(8)感慨之矣 系:________________
(9)况修短随化:________________
(10)所以兴怀,其一也 致: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8 07:4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至(全) 少长集(都) 茂林竹(修整) 清流急(急流的水)
B.畅叙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交好) 山峻岭(高)  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之(附着) 修短随(变化) 终于尽(至,及) 之所欣(过去,从前)
D.之于怀(比喻) 其一也(情趣) 坐其次(排列) 叙时人(一个个地)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虽趣舍万,静躁不同 殊:不同。
B.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C.终于尽 期:约定。
D.虽舍万殊 趣:往,取。
【小题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欣于所遇
致一也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每览昔人兴感
A.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
【小题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部分,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贤至(全) 少长集(都) 茂林竹(修整) 清流激湍(激荡回旋的水流)
B.畅叙情(幽深内藏) 列坐其(旁边) 崇山岭(高) 于所遇(高兴)
C.感慨之(附着,随着) 修短随(变化) 终期于(完结) 之所欣(过去)
D.之于怀(比喻) 所以兴怀(…的原因) 坐其次(排列) 叙时人(一个个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嗟鸠兮,无食桑葚
B.每览昔人兴感由 此非曹孟德诗乎
C.犹不能不之兴怀 夫夷近,则游者众
D.故列叙时人,录所述   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序是一种文体,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体现了赠序的特点。
B.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对宴集环境的描述可谓素淡雅致、极尽神韵,表现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C.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往事不再,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说明不管生活方式怎样不同,人总是留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有生之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同类题5

课内文言文阅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集(都)
畅叙情(幽深内藏)
感慨之(附着)
之于怀(比喻)
B.群贤至(全)
山峻岭(高)
于尽(至,及)
列坐其(旁边)
C.茂林竹(修整)
人之相(交好)
修短随(变化)
一也(情趣)
D.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得于己(一时)
之所欣(一向,向来)
叙时人(一个个地)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一一咏
B.死生亦
C.映左右
D.彭殇为妄作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引以为流觞曲水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