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题目: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29 09:47: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B.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D.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尝夜宴亲宾,各举坐中物以四声呼之,诸宾未言,绾应声指铁灯树曰:“灯盏柄曲”。众咸异之。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无不览。养母以孝闻,甘旨或阙,忧见于色。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绾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时朝廷方急贤,及绾至,众心咸悦。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代宗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贪冒日甚,上深知之,以载久在枢衡,未即罢遣。仍迁绾为太常卿,充礼仪使,以郊庙礼久废,藉绾振起之也,亦以观其效用。是年三月,载伏诛,上乃拜绾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绾久积公辅之望,及诏出,朝野相贺。绾素以德行著闻,质性贞廉,车服俭朴,居庙堂未数月,人心自化。御史中丞崔宽,剑南西川节度使宁之弟,家富于财,有别墅在皇城之南,池馆台榭,当时第一,宽即日潜遣毁拆。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闻绾拜相,座内音乐减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以承恩,每出入驺驭百余,亦即三日减损车骑,唯留十骑而已。其余望风变奢从俭者,不可胜数。绾有宿痼疾,居职旬日,中风,优诏令就中书省摄养,每引见延英殿,特许扶入。绾累抗疏辞位,频诏敦勉不许。及绾疾亟,上日发中使就第存问,尚书御医,旦夕在侧,上闻其有间,喜见容色。数日而,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杨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A.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B.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C.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D.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小题2】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声,指古代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其中,平声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
B.九流,是我国古代对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个学术流派的总称。
C.行在,天子所在之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号令天下,平定叛乱,所以灵武就是唐肃宗的行在。
D.薨,古代称皇帝或有爵位的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绾聪明博学,出类拔萃,年少时即熟识四声,以聪慧闻名;长达后,更是博览群书,勤学不倦,为人称奇。
B.杨绾品性高洁,坚守正道,不去依附当时贪慕恩宠荣耀又炙手可热的元载,并在代宗授意下,最终让元载伏法。
C.文章以崔宽拆毁城南别墅,郭子仪减少宴会排场为例,说明杨绾崇尚节俭之行,高山仰止之德使朝中奢靡之风大减。
D.杨绾宠命优渥,备享尊荣,患病期间,特别允许由人扶入延英殿参政议政;病重时,皇上派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旨或阙,忧见于色。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
(2)数日而薨,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