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琳,子珩,会稽山阴人也。少好武,遂为将帅。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入家。平景之勋,与杜龛俱为第一,恃宠纵暴于建业。王僧辩禁之不可,惧将为乱,启请诛之。琳亦疑祸,令长史陆纳率部曲前赴湘州,身径上江陵。及至,帝以下吏,而廷尉卿黄罗汉、太府卿张载宣喻琳军。陆纳等及军人并哭对使者,莫肯受命。梁元遣王僧辩讨纳,纳等败走长沙。是时湘州未平,江陵公私恐惧,人有异图。纳启申琳罪,请复本位,永为奴婢。梁元乃锁琳送长沙。时纳兵出方战,会琳至,纳等投戈俱拜,举军皆哭,乃降。

梁元性多忌,以琳所部甚众,又得众心,故出之岭外,后为魏围逼,乃征琳赴援。琳师次长沙,知魏平江陵,已立梁王察,乃为梁元举哀,三军缟素。陈霸先既杀王僧辩,以侍中司空征,琳不从命,将图义举。陈霸先遣将侯安都、周文育等诛琳,逆战于沌口,琳执钺而麾之,禽安都、文育。

及陈霸先即位,琳乃辅庄次于濡须口。陈遣安州刺史吴明彻江中夜上,将袭湓城。琳大破之,琳兵因东下,侯填拒之。时西南风忽至,琳谓得天道,将直取扬州。比及兵交,西南风翻为填用。琳兵放火燧以掷船者,皆反烧其船,为陈军所杀殆尽。及军败,琳寻与庄同降邺都。孝昭赐琳玺书,令镇寿阳,其部下将帅悉听以行。

会陈将吴明彻来寇,帝敕领军将军尉破胡等出援秦州,令琳共为经略。琳谓破胡曰:“吴兵甚锐,宜长策制之,慎勿轻斗。”破胡不从,遂战,军大败,琳单马突围,仅而获免。还至彭城,帝令便赴寿阳。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琳少任将帅,虽无学业,而强记内敏,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及败,为陈军所执,其下将领多琳故吏,争来致请,并相资给。明彻由此忌之,恐其为变,杀之。时田夫野老,莫不为之獻欷。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B.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C.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D.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往往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如李白字太白,韩愈字退之。
B.建业,六朝古都南京的古名称,一说取“建立帝王之大业”之意,另一说取“建功立业”之意,其还有“建康”“金陵”“汴梁”等名称。
C.缟素,白色的丧服。古时丧服一般根据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五个等级,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合称五服。
D.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因文书易破损,故书于竹简木牍,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琳骁勇善战,战功显赫。平定侯景之乱时,功勋显著,和杜龛俱列第一;陈霸先派遣侯安都、周文育等前来讨伐,王琳在沌口亲自迎战,大获全胜。
B.王琳善待下属,情深义重。所获赏赐,全部散给部下,因此深受部下拥戴,后因疑祸,其以身犯险,直赴江陵,部下陆纳为解救王琳而最终成为奴婢。
C.王琳忠心耿耿.披肝沥胆。虽曾为梁元帝所猜忌,但当梁元帝被魏围困时,依然率军前往援救,而得知梁元帝遇害后,全军穿丧服,为其举行哀悼活动。
D.王琳长于观察,见识不凡。陈朝将领吴明彻来侵犯秦州时,王琳敏锐地发觉到其军队锐气正盛,不宜立即轻易与之争斗,而应避其锋芒,从长计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入家。
(2)琳少任将帅,虽无学业,而强记内敏,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2 08:0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聿修,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岛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四十万,娉太原王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娉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叡等议定五礼。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饟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选自《北齐书·卷四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B.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C.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D.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和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五礼,中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C.御史,先秦时期,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水部属于六部之一,掌航政及水利。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聿修出身名门,后过继给叔父。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年少得志。后因为别人犯错受到牵连而被贬。
B.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上批准。
C.袁聿修为人平和温润,德才兼备。他历任要职,与赵彦深的举荐有关系。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当然也靠自己的才干和声望。
D.袁聿修为官最有规矩法度。故交邢邵曾经赠送白为礼物,聿修退回不受。邢邵表示理解,并称其为清卿以表敬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2)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季式,字子通,有胆气。天平中,出为济州刺史。山东旧贼刘盘陀、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齐、兖、青、徐四州患之,历政不能讨。季式至,皆破灭之。寻有濮阳民杜灵椿等攻城剽野,聚众将万人,季式遣骑三百,一战擒之。又有群贼破南河郡,季式遣兵临之,应时斩戮。有客尝谓季式曰:“濮阳、阳平乃是畿内,既不奉命,又不侵境,而有何急,遣私军远战?万一失脱,岂不招罪?”季式曰:“君言何不忠之甚也!我与国义同安危,岂有见贼不讨之理?且贼知台军卒不能来,又不疑外州有救,未备之间,破之必矣。兵尚神速,何得后机,若以获罪,吾亦无恨。

元象中,西寇大至。高祖亲率三军以御之,阵于邙北,师徒大败,河中流尸相继,败兵首尾不绝。人情骚动,谓世事艰难。所亲部曲请季式曰:“今日形势,大事去矣,可将腹心二百骑奔梁,既得避祸,不失富贵。何为坐受死也?”季式曰:“吾兄弟受国厚恩,与高王共定天下,一旦倾危,亡去不义。若社稷颠覆,当背城死战,安能区区偷生苟活!”

入为散骑常侍。兴和中,行晋州事。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天保初,封乘氏县,仍为都督,随司徒潘乐征讨江、淮之间。为私使乐人于边境交易,还京,坐被禁止,寻而赦之。四年夏,发疽卒,年三十八。赠侍中、使持节、都督沧冀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曰恭穆。

季式豪率好酒,又恃举家勋功,不拘检节。黄门郎司马消难,左仆射子如之子,又是高祖之婿,势盛当时。因退食暇,寻季式与之酣饮。留宿旦日,重门并闭,关籥不通。消难固请云:“我是黄门郎,天子侍臣,岂有不参朝之理?”终不见许。失消难两宿,莫知所在,内外惊异。及消难出,方具言之。世宗在京辅政,白魏帝赐消难美酒数石,珍羞十舆,并令朝士与季式亲狎者,就季式宅䜩集。其被优遇如此。

(节选自《北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B.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C.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D.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古代立国之本,故作为国家的代称。
B.“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在一些朝代是“三公”之一。
C.“子”即子爵,是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封乘氏县子”说明封地在乘氏县。
D.“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郎司马消难在闲暇时间找高季式与之酣饮,结果被强留两天,魏帝并没有责怪高季式,还赐给他美酒珍馐。
B.高季式任济州刺史时派遣军队剿灭了多处盗匪,有一位门客劝阻他,高季式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忠于朝廷的。
C.元象中,西魏军大举进攻,东魏军大败,人心动摇。高季式认为,受了国家的重恩,应在国家倾危之时拼命死战,不能苟且偷生。
D.高季式,一直受到朝廷优遇,他私自打发乐人赴边境交易,因犯罪遭拘禁,但不久就被赦免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尚神速,何得后机,若以获罪,吾亦无恨。
(2)可将腹心二百骑奔梁,既得避祸,不失富贵。何为坐受死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解褐司空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有思理,百工克济。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请立碑颂德。文宣嗣事,累迁散骑常侍。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江西租税,术率诸军度淮断之,烧其稻数百万石。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者三千余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齐代行台兼总人事,自术始也。安州刺史、临清太守诸镇将犯法,术皆案奏杀之。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僚列闻之,遗术书曰:“昔闻孔子忍渴于盗泉,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武定八年,侯景叛。及王僧辩破之,术招携安抚,城镇前后款附者二十余州。兖州刺史郭元建获传国玺,文宣欲以玺告于太庙,檄术以进焉,其见重若此。寻征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累迁吏部尚书,干食南兖州梁郡。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令术选百员官。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术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少爱文史,晚更修学,虽在戎旅,手不释卷。及定淮南,凡诸资物一毫无犯,但大收典籍,多是宋时佳本。及还朝,颇以馈遗权要,物议以此少之。十年卒,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辛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B.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C.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D.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外还有升、斗、斛等。
B.刺史,是古代行政区的长官之一,属于地方官职,负责监察检核之事。
C.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即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也是死刑的通称。
D.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祖之所,里面供奉皇帝先祖以及某些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术聪明干练,政绩斐然。在中央为官营造邺都宫殿时,思维清晰有条理;在地方为政时,受到百姓爱戴,百姓联合请求立碑为其颂扬德行。
B.辛术军功卓著,深得民心。他率领军队南渡淮水禁绝侯景征税的行为,返回时,众多百姓追随他而来;侯景反叛被破后,辛术安抚人民,诸县相继依附。
C.辛术据实执事,备受信任。辛术能够依据所犯罪过轻重处罚犯罪官员;君主对他十分信任,将处罚官吏的权利交给他,甚至将护送传国玺的重任也托付给他。
D.辛术廉于财利,酷爱文史。朝廷将犯罪官员的奴婢以及财产赐给他,他不为所动;平定淮南之后,钱财秋毫无犯,只收藏宋时典藏,因此受到非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也。少机警,有口辩。好交游豪杰,与高祖相结托,分义甚深。孝昌中,北州沦陷,子如携家口南奔肆州,为尔朱荣所礼遇。荣以子如明辩,能说时事,数遣奉使诣阙,多称旨,孝庄帝亦接待焉。葛荣之乱,相州孤危,荣遣子如间行入邺,助加防守。葛荣平,进爵为侯。元颢入洛,人情离阻,以子如曾守邺城,颇有恩信,乃令行相州事。颢平,征为金紫光禄大夫。

尔朱荣之诛,子如知有变,自宫内突出。至荣宅,弃家随荣妻子与尔朱世隆等走出京城。世隆便欲还北,子如日:“若必走北,即恐变故随起,不如分兵守河桥,回军向京,出其不意,或可离溃。假不如心,犹足示有余力,使天下观听,惧我威强。”于是世隆还逼京城。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高祖有旧,疑虑,出为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天平初年,除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共朝政,甚见信重。高祖镇晋阳,子如时往谒见,待之甚厚,并坐同食,从旦达暮,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

子如性滑稽,不治检裁,言戏秽亵,识者非之。而事姊有礼,抚诸兄子慈笃,当时名士并加钦爱,世以此称之。然素无鲠正,不能平心处物。世宗时,中尉崔暹、黄门郎崔季舒俱被任用。世宗,暹等赴晋阳。子如乃启显祖,言其罪恶,仍劝诛之。其后子如以马度关,为有司所奏。显祖引子如数让之,因此免宜。久之,犹以先帝之旧,拜太尉。齐天保三年十二月廿五日,以疾薨于邺城,时年六十四,曰文明。

(节选自《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小题1】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B.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C.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D.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昌,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
B.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为供职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命。
C.崩,古代帝王、王后、侯王的死叫“崩”,大夫的死叫“卒”,士的死叫“不禄”。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子如能言善辩,擅于分析形势。他能说会道,多次被尔朱荣派去京城禀报情况;尔朱世隆逃出京城后想北归,他分析北归与回京两种情况,劝服他率兵攻击京城。
B.司马子如重情重义,不顾个人安危。他曾投靠尔朱荣并受到重用,在尔朱荣被诛杀时,他从宫中直接奔到尔朱荣家,抛弃自己的家带着尔朱荣的妻子儿女等人逃出京城。
C.司马子如喜好交游,高祖待他深厚。他喜欢和豪杰结交,和高祖情分匪浅;高祖镇守晋阳时,他前去投靠,和高祖一起吃饭,整日长谈,受到了高祖的礼遇。
D.司马子如言行放诞,非常照顾家人。他生性善辩,行事不加以检点节制,受到人们的指责:但他侍奉姐姐、教养子侄都十分尽心,当时名流和世人因此称赞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荣之乱,相州孤危,荣遣子如间行入邺,助加防守。
(2)其后子如以马度关,为有司所奏。显祖引子如数让之,因此免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眀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曰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B.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C.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樁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D.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文中的意思指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
B.“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露车”指没有车盖、车帷的比较简陋的车。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元忠仁爱宽厚,治疗有病乡亲。李元忠因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后来只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论这个人高低贵贱,都为他治疗。
B.李元忠重义轻利,仗义豪爽。在盗贼蜂起的年代,大批壮士前来投奔他。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礼物,还热情款待了他们,并派仆人给他们带路。
C.李元忠不慕虚荣,做事实事求是。光州遭灾,担任刺史的李元忠上书请求赈灾,朝廷准许发放一万石粮食,李元忠不图虚名,最终发放十五万石,后受到朝廷的嘉奖。
D.李元忠不事家产,爱好饮酒作乐。李元忠虽身处要职,但不把物质利益放在心上,以音乐、饮酒自娱,以致庭院荒芜、室内空旷,妻子也穿着不曳地的短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
(2)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