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汝咸为好官

(1)鄞县陈莘学,名叫汝成。随父亲讲学证人社中,专力于“慎独”之旨。

(2)康熙辛未成进士,从庶常馆出来后,改任知县。宰漳浦十三年,循绩惠政,不可殚纪。调南靖,浦人相率赴会城吁留,不可,归,收田器,塞县门,昼夜环守。去之日,民扶老携幼,环跪街巷,泣曰:“公毋去,活我百姓。”拥扇與,不得行。陈下與,步入李太学家,夜半,假城守二骑,作巡逻者,间道从北门逸去。民追思不己,即于北门构月湖书院塑像瞻拜,世称月湖先生。

(3)内召,由主事擢御史。疏言闽海挂号之弊,圣祖嘉纳,赏费食物。时海贼陈尚义乞降,自请入海抚之。陛辞,温谕曰:“汝乃近御之臣,风涛不测,不必亲下海。”后随行之千总果遇飓风。事竣,复命,圣祖又谕曰:“汝若同入海,不受惊耶?”

(4)明年,甘肃报荒,复奉使出抚。临行,圣祖谕曰:“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②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顿首谢。入境,见野有饿莩,即不复御酒肉,抚慰饥民,尝步行一日喻九岭,至平凉,发贮谷,并移镇原仓米赈之。以劳卒于固原,有司检视其囊,仅衣一袭,钱一缗而已。讣闻,圣祖悯悼,称好官可惜者再。

——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 ①鄞yín:浙江鄞县②肉苁容:名贵药材和食物。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漳浦十三年(_____)(2)由主事御史(____)
(3)不可殚(_____)(4)赏食物(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城守二骑
A.给予    B.代理    C.借用   D.假托
(2)圣祖嘉
A.交纳   B.容纳    C.听从    D.收留
【小题3】第④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
B.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
C.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
D.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
【小题4】把第②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去之日,民扶老携幼,环跪街巷,泣曰:“公毋去,活我百姓。”
【小题5】对第③段划浪线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借康熙之口从侧面展现陈汝咸的好官形象。
B.运用语言描写展现康熙帝对良臣的厚爱。
C.温和亲切的言语展现一代帝王的侠骨柔肠。
D.陈汝咸是康照近臣所以格外受到青睐和宠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7 09:4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晟,高密人。笃学善文辞,尤工诗。少举进士,如洛阳。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

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官。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晟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每鄙延巳,侮诮之,卒先罢。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晟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既行,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周主诘之,晟曰:“晟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崇质归而留晟。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金陵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晟正色请死无挠辞。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请自尽。”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而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报。”遂自尽。元宗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

(选自陈鳣《续唐书》)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蹈绳墨 绳墨:法度
B.造次不能道寒暄   造次:仓促
C.会暑雨班师 班师:出征
D.倡言重进反 倡言:扬言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晟擅长写诗,少举进士,到洛阳,因与洛阳进士们注重仪表、崇尚名声的风气不合,后放弃功名,客居赵、魏。
B.孙晟装哑不愿为刘金所用,被送到金陵后,他起草的教令合乎烈祖心意,因而参与了烈祖受禅称帝之事。
C.元宗即位后,孙晟升作左仆射,并和冯延巳同处相位,但他溥冯延巳的为人,轻侮嘲弄他,最终被罢免。
D.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周主恼恨他没有完成任务,于是将他扣留。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
(2)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
【小题4】孙晟谥号“文忠”,“忠”体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续师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於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者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於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③朱陆: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辨析,但都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与“论”统称为论说文。
B.蒙师,是给儿童启蒙的老师。中国古代“庠序”中用于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C.古代君主面南朝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昌黎,郡名,唐代韩氏为昌黎郡望,韩愈自称“昌黎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文以载道”,以道为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了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之风。
B.黄宗羲之所以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是担心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但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而黄宗羲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D.黄宗羲使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①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吾方以为吊也!”

②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盲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③“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厉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④某生无以答。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所之愧焉。

(注)①橾日者木:从事占卜职业。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
B.焉
C.乎
D.耶
【小题2】对第②段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列举自己“盲”的事实和表现,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虽盲实不盲”。
B.多侧面多角度叙述自己“盲”久而成习惯,并没有因“盲”而带来烦恼。
C.作者以自己盲的事实引出下文天下皆盲的严重后果,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D.本段先叙后议,列举自己“盲”的表现,为后文进一步揭示主旨做铺垫。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B.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C.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D.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小题4】概述第③段中今世之人不盲者却尽为盲的具体表现。
【小题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小题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小题2】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小题3】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啙窳:zǐyŭ,疏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B.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C.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D.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儒家经典,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与《论语》《大学》《尚书》合称“四书”。
B.“闾阎”,原指里巷的门,泛指住宅、房屋,如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在文中泛指民间。
C.“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因“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 ”,而群臣不可直呼帝王,所以借用“陛下”尊称帝王。
D.“东宫”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太子所居之宫,因此可以借指太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所以东宫又称青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