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指出加点字的古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04 02:4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罪莫大焉。吾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处狄十二年行。

及齐,齐桓公妻,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楚,楚子飨,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从者肃而宽,忠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删节)

注释:①不榖(gǔ):不善,君王自称的谦辞。②櫜鞬(gāo jiān):装弓箭的器具。③奉:通“捧”。匜(yí):盛水器。沃:浇水。盥:洗手。④《河水》:应为《沔水》,其篇首二句“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这里有向秦穆公致敬的意思。《六月》:《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获胜的诗。秦穆公借此表达看好重耳将归国辅佐周天子建功立业,使晋国中兴。⑤羁绁(xiè):牵牲畜的绳索。⑥舅氏:子犯是重耳的舅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而校     同“较”,较量。
B.怀嬴焉     参与
C.秦、晋也   相当
D.请由此亡     死亡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奔也    从者肃而宽B.处狄十二年行  忠能力
C.齐桓公妻之  楚子飨D.告姜氏 若君之灵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
B.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
随行的人认为这样不行,想离开重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
C.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
D.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君王提出要重耳担当辅佐周天子使命,重耳怎么敢不拜谢。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遭受危难跑到蒲城时,面对晋国军队的讨伐,他放弃了抵抗,选择逃跑。
B.重耳到了齐国之后,耽于安乐的生活,后被姜氏和子犯灌醉,被迫继续流亡。
C.在楚国,面对楚王何以报答他的提问,重耳承诺将来会退避三舍,先礼后兵。
D.在参加秦穆公的宴会之前,子犯建议重耳带赵衰前去,因为赵衰更了解穆公。
【小题5】晋公子重耳流亡历经各国,他的性格成长也在其中有所体现。请结合本文,概括重耳的形象特征。

同类题2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诏令徒属曰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D.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小题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曹刿论战”的意思是曹刿谈论战争。
B.第①段点明战争的时间,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
C.第②段详写战争的经过,显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D.第③段写曹刿论述取胜原因主要在于把握战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其族行,曰:“虞不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假:借
B.虞不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
C.黍稷非,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
D.大伯不,是以不嗣 从:跟随(《烛之武退秦师》“公从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将虢灭,何爱于虞
B.①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②宫之奇其族行
C.①桓庄族何罪 ②虢,虞表也
D.①师还,馆虞 ②且虞能亲桓、庄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以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B.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D.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2)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货物运输
B.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C.秦伯,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D.失其所与,不 知:同“智”,明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敢烦执事   以:拿
B.将取之   焉:哪里
C.人之力而敝之 因:因为
D.吾还也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等角度阐述了抗击晋国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晋文公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