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
B.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C.垂髫:借指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总角:三岁到九岁的儿童。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士之死曰不录,庶人之死曰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07 06:4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四首古诗所表现的传统节日对应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②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③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④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A.元宵 清明 重阳 春节
B.春节 中秋 端阳 除夕
C.元宵 端午 中秋 重阳
D.元宵 七夕 重阳 元宵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同类题3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死”的说法,《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媵”本义指送嫁的人或物品,男女皆可为媵。后来也可指“嫔妃”,如《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
C.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依一定的誓约结成的联合关系叫“盟”。
D.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同类题4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丧服,居丧时穿戴的服饰。中国古代根据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其中“大功”“小功”分别穿戴九个月和五个月。
B.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星宿中翼、轸的分野。
C.我国古代纪月法有序数、地支和时节等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就是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春季的三个月即“三春”依次称为“孟春、仲春、季春。”
D.中国古代诗文集命名方式种种,如以“籍贯”命名的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以“官职”命名的王勃的《王右丞集》、以作者“字”命名的陈子昂的《陈伯玉集》、以“号”命名的归有光的《震川集》。
同类题5
中国的古老历法“二十四节气”2016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根据下面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哪个节气。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②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③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④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⑤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