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请写出以下诗句中涉及的传统节日名称。

①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②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③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④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10 07:48: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原名若冰。上舍登第,调元城尉、平阳府司录。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钦宗将遣使至金国,议以赋入赎三镇,诏举可使者,若水在选中。召对,赐今名,迁著作佐郎。为使,见粘罕于云中。才归,兵已南下,复徽猷阁学士,副冯澥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左右谋取间道去,澥问“何如”?若水曰:“戍卒畏敌而渍,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令敢言退者斩,众乃定。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后旬日,粘罕召计事,且问不肯立异姓状。若水曰:“上皇为生灵计,罪己内禅,主上仁孝慈俭,未有过行,岂宜轻议废立?”粘罕指宋朝失信,若水曰:“若以失信为过,公其尤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宁得归,具言其状。高宗即位,下诏曰:“若水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特赠观文殿学士,谥曰忠愍。
《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忠义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B.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C.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D.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舍: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明清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
B.挂服:举哀仪式中身着素服而不穿丧服在宋代被称为“挂服”。皇帝举哀挂服时,只需在仪式中穿一下素服,就可以换回常服。
C.假:表官职升迁任免的专用术语之一,和“迁、进、陟、擢”一样表示提升官职。
D.内禅: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若水痛恨佞臣高俅。他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罪过极大,为高俅举办丧礼时应降低规格。皇上当即接受了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李若水刚毅果敢,很受皇帝信任。作为使臣,会见粘罕后,还未返归朝廷,他就受命辅佐冯澥前往金国,并在途中有效制止了军队的溃散。
C.李若水忠君甚于孝亲。他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其实他内心也牵挂父母,所以他要求仆人转告兄弟慢慢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李若水义无反顾,拒不投降,最终和谢宁一起壮烈殉国。凶残的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用刀割断了他的舌头和脖子,使他活着时受尽了折磨。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见文中画横线处)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以病辞,不复仕。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胡长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试,即铨选,选官制度。古代举士、授官相一致。铨选一般是集吏考试量人授官。
B.戊申,戊申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质地多为金银玉石,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为“步摇”。
D.痒序,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痒。后来也用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长孺刚直不阿。浙东发生灾患,他把救济的余款全部发给百姓,惹怒了企图侵吞救灾款的脱欢察,脱欢察虽然十分恼怒,但也不敢追问。
B.胡长孺为民除恶。有少年聚众作恶,成为祸患,官府不能制止,他伪装成商人,带着随从,引出强盗,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
C.胡长孺机智判案。有人质押珠步摇给哥哥,后被嫂子强占,胡长孺利用打击盗贼的机会,抓了哥哥到官府,巧妙地为弟弟追回珠步摇。
D.胡长孺发挥余热。他因病辞官,被官员聘请讲解经义,很受欢迎;他主持乡试,看重文章的内容,摒弃华丽的文辞,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2)赎焉,兄妻爱之,紿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彦敬,本名遥设,部罗火部族人。初名度恭避显宝讳改焉祖屋仆根父阿斯仕辽为率府率彦敬善骑射起家为吏补元帅府令史 伐宋,为钱帛司都管勾。立三省,选为尚书省令史,除都元帅府知事。招谕诸部,授以金牌,行数千里,有功,超迁兵部郎中。熙宗罢统军司改招讨司,遣彦敬分僚属改牌印,谕诸部隶招讨司。还为本部侍郎,迁大理卿,出为通州防御使,改刑部侍郎。怨家告诬开府慎思与西北路部族谋叛,彦敬鞫得其实,海陵嘉之。迁签书枢密院事,以便宜措置边防。

正隆六年,调诸兵伐宋,及调民马,使彦敬主会宁、蒲与、胡里改三路事。改吏部尚书,充南征万户,迁枢密副使。契丹撒八反,枢密使仆散忽土等以无功坐诛,以彦敬为北面行营都统,以便宜往处事,赍御服皮袄。行至北京,闻南征诸军逃归者皆奔东京,度其欲推戴世宗。遂与纥石烈志宁谋,阴结会宁尹、利涉军节度使以图之。

世宗已即位,使石抹移迭、移剌曷补等九人招彦敬,彦敬拒之,使移迭跪。移迭不屈,杀移迭。及完颜谋衍将兵攻北京,彦敬使偏将率兵拒于建州之境,而独吉义先归世宗,蒲速赉称疾不至。世宗密遣人乘夜揭榜于北京市,购以官赏。彦敬恐为人图己,遂归世宗。以为曷速馆节度使。不数月,召为御史大夫。

窝斡栗帝号。诸军马瘦弱,遣彦敬往西北路招讨司市马,因得六千余匹。窝斡败,西走山后。彦敬以新马三千备追袭,屯于夏国两界间。窝斡平,召还为兵部尚书,出为凤翔尹,改太原尹,兼河北东路兵马总管,寻改河中尹。大定九年,卒于官。

(选自《金史·卷八十四列传二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初名彦恭/避显宗/讳改焉/祖屋仆根父阿斯/仕辽为率府率/彦敬善骑射/起家为吏/补元帅府令史/
B.初名彦恭/避显宗讳/改焉/祖屋仆根/父阿斯/仕辽为率府率/彦敬善骑射起家/为吏/补元帅府令史/
C.初名彦恭避/显宗讳/改焉祖屋/仆根父阿斯/仕辽为率府率/彦敬善骑射/起家为吏/补元帅府令史/
D.初名彦恭/避显宗讳/改焉/祖屋仆根/父阿斯/仕辽为率府率/彦敬善骑射/起家为吏/补元帅府令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
B.牌印,中国古代官职人员的令牌和印信,是官员在某地的管辖凭证。
C.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一-级行政区。
D.契丹,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的北方游牧民族,最终为宋所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彦敬擅长骑射,极受重用。他招谕各部人马,被朝廷授以金牌,他行军几千里,功绩显著,破格升为兵部郎中。
B.白彦敬善于筹措,审时度势。他伐宋时善于调集民马.汇聚兵力;听说南征各路军队都跑到东京,于是就和纥石烈志宁谋划推藏世宗。
C.白彦敬既讲气节,又识时务。世宗即位后,派人招降白彦敬,白彦敬拒绝了他们,并杀死了使者移迭,后恐怕被人图谋,于是归顺世宗。
D.白彦敬忠于金朝,为国除奸。窝斡篡夺皇帝尊号,金世宗派白彦敬去买马,就借助所买军马反击窝斡,最终联合其他部队平定窝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怨家告诬开府慎思与西北路部族谋叛,彦敬鞫得其实,海陵嘉之。
(2) 枢密使仆散忽土等以无功坐诛,以彦敬为北面行营都统,以便宜往处事,赍御服皮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