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袆。袆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阯,交阯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耳。”

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协,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
【小题5】董卓专权后,让周毖和许靖掌管官吏的升降一事,后来周毖被斩首,而许靖却得以保全性命,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3 10:46: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斩将搴旗,身创夷     被:遭受
B.诸葛恪率军之  拒:拒绝
C.帅麾下三千人进 径:直接
D.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之 间:离间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A.少骁勇为小将B.奉为虎威将军
C.有陛下兵诛之也D.皓追前出军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即骁勇善战,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征战,作战勇敢。
B.魏国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抗。将领们都认为敌人会望风而逃,只有丁奉以为不然,认为应该积极备战。
C.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迎接,与敌人追兵在高亭作战,丁奉手持长矛,冲入敌阵,杀敌数百,缴获无数,因而被封大将军。
D.孙休即位,召丁奉谋划杀孙綝,丁奉认为孙綝兄弟党羽很多,要利用腊会来诛杀孙綝,后来孙休采纳了丁奉的建议,除掉了孙綝。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课内)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课内)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②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③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 ①特进:官职名。   ②事:祭祀。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芝不其书(_______) (2)若不掠(_______)
(3)不可以狱(_______) (4)芝性亮直,不廉隅(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收付狱   思试之斗觇之
B.太祖从议 尔无忘乃父之志
C.芝教与群下曰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芝妻伯父董昭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句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多所
B.辄敕洛阳狱
C.赐爵关
D.明主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司马芝的品性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袆。袆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阯,交阯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耳。”

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 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协,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小题5】董卓专权后,让周毖和许靖掌管官吏的升降一事,后来周毖被斩首,而许靖却得以保全性命,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景初中病亡。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短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德优能少。”茂愠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钟繇所收,遂伏法。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至岁终,繇举茂。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
(选自《三国志·吉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B.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C.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D.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
B.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晋以后为太子官属。也指妾生的儿子或者正妻所生的长子以外的儿子。
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
D.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辅,汉景帝、汉武帝时,京畿官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共同治理长安,所辖地区就是三辅。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之 异:诧异
B.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小题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并驱如故   《狼》
B.览物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何陋有   《陋室铭》
D.策不以其道 《马说》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