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秦灭,项羽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月馀,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江军孙遨军于东张,大破之。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韩信巳破赵,为相国,东击齐。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定齐,凡得七十余县。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天下既定,汉王为皇帝,参归汉相印。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日:“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日:萧何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   从:跟随
②高祖二年,拜为左丞相   假:暂且
③参代何为汉相国,事无所变更 举:做、办
④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适还家门。不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适:到
⑤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   过:来访
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焉;又不见者,三十六年。   幸:幸运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参右丞相属韩信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
B.①参去,属后相曰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善抚之,使之肖我
C.①治无大此者乎
②钉头磷磷,多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D.①参汉相国,出入三年
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声,目遇之而成色
【小题3】下列文言句式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大破之,斩夏说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渐渐愁煎迫D.戌卒叫,函谷举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迁为将军”。同样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转”、“徒”、“调”等。
B.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有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懿侯”,是一个带有褒义的称号。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写,现存诗305篇,分“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
D.《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集体创作的结集,后世尊称为《南华经》,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逍遥游》是内篇的第一篇。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2)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4 11:0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说魏王不听,陈平亡去。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陈平曰:“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之属,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必内相诛。”汉王以为然。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平曰:“陛下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
孝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卒,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二岁,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略地至河上 略:放弃
B.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宣言:扬言,宣扬
C.绝汉甬道     绝:切断
D.高帝豫具武   具:准备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迫之
B.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C.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D.而以大夫礼葬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即刘邦,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立沛公为汉王,后汉王回军占领了三秦,向东与项羽争夺天下。
B.亚父:就是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鸿门宴上劝项羽杀刘邦,但项羽没有采纳,晚年因项羽猜疑而废。
C.古时盛牲的食器叫牢,大的叫太牢,太牢盛三牲因而也把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羊、豕三牲叫太牢。
D.谥,古代帝王、后妃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献侯”是称谓孝文帝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2)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小题5】陈平的“谋略”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上?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记 胜:尽,全B.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称道
C.思垂空文以自 见:看见D.略其行事 考:考证
【小题2】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
D.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
【小题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杀人如不能举 沛公起如厕
B.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
C.亡去不义    广故数言欲亡
D.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字长,与北宋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B.古人通常表示抬高自己身份地位时称自己的字。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字,表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C.“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也叫“长跪”。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
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素留侯张良
B.项伯杀人,臣
C.使使以大王
D.拔剑撞而
【小题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令将军与臣有郤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具告以事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籍何以至此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⑦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
B.①⑦②/③/④⑥/⑤
C.①⑦/②③/④⑥/⑤
D.①⑦/②③⑤/④⑥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的道歉,与之和解。
C.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D.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小题2】下列关于本文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通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也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如“不求闻达于诸侯”。
C.徭役,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无偿劳动,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发闾左谪戍渔阳”既属此类。
D.季父,叔父。古代兄弟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第四。古时常用于表字或对人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梁在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B.项羽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祖父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和舞剑,而是喜欢兵法。
C.项梁感到项籍很不一般的原因是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D.成语“破釜沉舟”就出自以上文段。项羽的具体做法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凿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现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