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商,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召宝。宝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宝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愿且无行,以观其势。”数日,迁仕果反夫人曰:“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得至栅贼必可图”宝从花迁住果太喜夫人众皆扭设备法人击之达走保于宁都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尽日恸哭。遺其孙魂帅众迎洸,岭南悉定。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雎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摘自《隋书·谯国夫人传》)
(注)台:台城,此处指朝廷所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B.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C.宝从之/迁仕果大喜/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D.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符,又称虎符,是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子国君,左半交予统帅,验合后方能生效。
B.岭表,五岭以南地区的简称,在两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苏轼就曾在此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C.册,册立、册封,指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等。
D.谥,指历史上地位较高的人死后,给他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隋炀帝、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唐高祖、乾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溶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国夫人贤明能干,大公无私。在父母家时,能行军用师,管理诸越;出嫁后,能参决辞讼,亲族犯法亦不徇私情,使当地政令有序。
B.谁国夫人智勇双全,巧避祸端。刺史李迁仕想使诡计诱骗冯宝与之一起谋反,被谁国夫人识破,并用计攻破李迁仕营寨,大胜而还。
C.谯国夫人深明大义,平定岭南。谯国夫人看到晋王杨广送来的信及信物,知晓陈已灭亡后,立即率领众人归化隋朝,岭南地区才得以平定。
D.谁国夫人忠心为国,忠孝传家。谁国夫人历经三朝,一心为国,皆受到当朝皇帝的认可和赏赐,亦以此教育子孙,以赤心对天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5 01:1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周武帝平齐,以留守功故,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 ①齐: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齐。②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③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
B.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
C.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
D.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本文指食邑,又称采邑,是古代帝王赐予臣子的土地及其耕种者,用以褒奖,承受者可在其间征收田租赋税。增邑,即增加食邑。
B.《三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奠定了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
C.受禅,即封禅,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称作禅。文中的“祠太山”说的就是受禅。
D.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因两楼之间是道路,有空缺,故称阙或双阙。代称皇宫或宫门,如伏阕;也代指京都,如诣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为人严肃稳重,文武兼备。他出身名门望族,他博览群书,早在周武帝时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具有治世之能,受人拥戴。他治理沧州,使百姓安居。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主政讲求策略,讲究方法。他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针对当地“殷盛”与“多奸侠”的现象,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受到了皇帝的嘉奖。
D.令狐熙为人守信用,善施恩信。他在平定岭南一带的动乱时,对作乱人不以武力胁迫,诚挚待人,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②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颜,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夭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甚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相州人情险诐,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释: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②饧:饴糖。③发摘:揭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吾宗(__________) (2)其俗颇(__________)
(3)臣自废黜(__________) (4)聪有闻者(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D.招致山东大儒
【小题3】把第④段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③段中的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迥又遣宇文胄、宇文成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赢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檀让以余众屯城武,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书曰:“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叔翼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伏愿下降云雨之施,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上览表,俱释之。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B.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C.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D.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少年聪慧,深得太祖赏识。他从小沉迷读书,认为读书能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周太祖非常赞叹。
B.于仲文坚守大义,不与叛军为伍。他拒绝了尉迟迥的引诱,多次受到攻击,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死战得以脱身,到达京师。
C.于仲文精于谋略,多次获得胜利。他趁檀让懈怠,攻取武城;夺取金乡,斩杀徐善净;俘获檀让,平定黄河以南。
D.于仲文勇于自辩,获得皇帝宽宥。他主动向皇帝上书,力陈自己的叔父于翼在动乱的时局中立下了功劳,最终和叔父一起被释放。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豆卢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兄为王府主簿。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及高祖,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纳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此乃身计,非为国也。今且伪从,以思后计。”毓兄显州划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帝以为然,许之。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与之计议。谅出域。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朱涛留守。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当与卿出兵拒之。”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因拂衣而去。毓追斩之。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及开府盘石侯宿勤武、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推令典。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恒礼,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谥曰愍。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大业初,行新令,五等并除。未几,帝复下诏曰:“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象贤无坠,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愍侯。”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此处的妃指豆卢毓的妹妹,是汉王杨谅的王妃。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B.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C.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诸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D.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及诸侯之死,此处是指隋高祖文帝驾崩。
B.敕书指隋炀帝的诏令,敕书中的“敕”指君王诏命、诏令。
C.车骑安成侯元世雅是用官职、封号、姓名称人,是古代称人方式之一。
D.堞,指城上如齿状的矮墙,逢敌人进攻时可用于隐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卢毓守节不渝。他曾苦谏发动叛乱的杨谅,但未获采纳;他假意顺从,转而与杨谅斗争;后城破被杀,以身殉国。
B.豆卢毓遇事果断。他策动朱涛共同出兵抵抗杨谅,失败后当即将其斩杀:并联合多位将领坚壁应战,拒绝杨谅入城。
C.豆卢毓机智应变。他用计骗过守城的士兵,用箭射退攻打南门的杨谅:并安排稽胡积极备战守城,把杨谅逼至西门。
D.豆卢毓荣显身后。他死后因智谋和大义受到朝廷的封赏,他的儿子因此继承爵位;后来受到皇帝的特诏而不绝奉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
(2)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开府参军事。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著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背称疾不。后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辞,得免。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乘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又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栗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桑,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皆称疾不(______)  (2)赵郡农民之(______)
【小题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魏广平王赞开府参军事(______)
A征求  B征召  C召见  D同“避”,回避
(2)士谦知而辞(______)
A固执  B本来  C坚定  D固陋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事母孝闻   贷乡人
B.辄奔走赴   无为吏所拘
C.士谦知固辞,得免   士谦闻出财,补其少者
D.后擢国子祭酒 无更之所拘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小题5】李士谦的主要品质可从□□□□□□□□两个方面概括。
【小题6】请以现今的道德标准简要评析李士谦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