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注]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文宪。

(节选自《明史·费宏传》)

(注)〔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B.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C.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D.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刚刚行冠礼。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B.首辅,在明代,“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的尊称,首辅主持内阁大政,职权极大。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刚成年参加科举就高中状元,进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先后历职四朝,位高权重,死后得到朝廷的优抚和追赐。
B.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他通晓国家旧事,多次劝谏嘉靖皇帝革除武宗时的弊政,让嘉靖皇帝不能忍受。
C.费宏为人和蔼平易,喜欢荐举后进,得到朝廷的尊崇礼遇,但也受到其他人的嫉妒和诽谤。费宏上书请求退休,皇帝没有许可。
D.朝廷重新起用费宏后,对费宏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施政宽厚平和,朝廷官员都仰慕相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2)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6 08: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会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罢免他们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同类题2

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祖圉子博士彭,父卫辉同知元发,并有名行。震盂弱冠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天启二年,殿试第一,授修撰。
时魏忠贤渐用事,数斥逐大臣。震盂愤,上《勤政讲学疏》,言:“陛下当大破常格,鼓舞豪杰心。陛下昧爽临朝,寒暑靡辍,政非不勤。然鸿胪引奏,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已耳。祖宗之朝,君臣相对,如家人父子。咨访军国重事,闾阎隐微,情形毕照。奸诈无所藏,左右近习亦无缘蒙蔽。”疏入,忠贤屏不即奏。乘帝观剧,摘疏中“傀儡登场”语,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一日,讲筵毕,忠贤传旨,廷杖震孟八十,贬秩调外。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崇祯元年以侍读召,充日讲官。震孟在讲筵,最严正。时大臣数逮系,震孟讲《鲁论》,反覆规讽,帝即降旨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于狱。帝尝足加于膝,适讲《五子之歌》,至“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目视帝足。帝即袖掩之,徐为引下。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震孟,《春秋》名家,为首辅温体仁所忌,隐不举。次辅钱士升指及之,体仁佯惊曰:“几失此人!”遂以其名上。及进讲,果称帝旨。
八年七月,入阁预政。两疏固薛,不许。阁臣被命,即投刺司礼大奄,震孟独否。掌司礼者曹化淳,雅慕震孟,令人辗转道意,卒不往。震孟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惜三月而斥,未竞其用。归半岁,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B.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盂/并斥为民
C.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盂/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D.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此处指明清科举时每三年一次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会试中选后参加“殿试”,殿试第一的通称状元。
B.“阊阎”,原本指里巷的门,后借指平民居住的地方,也借指民间或平民百姓。文中“阊阁隐微”指民间细微的隐情。
C.“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廷杖震孟八十”,即在廷堂打震孟八十大板。
D.“入阁”,此指“入内阁做事任职”。明初所设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明朝中央行政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A.震孟嫉恶如仇,敢于直言进谏。魏忠贤把持朝政,贬斥大臣,为非作歹,震孟愤而上疏,请求皇帝打破常规,鼓舞豪杰,了解民情,免受蒙蔽。
B.震孟讲学认真,规讽入情入理。他讲君臣之道,皇帝因此释放被拘大臣;讲《五子之歌》时,皇帝坐姿不端,震孟目视表明态度,让皇帝改正。
C.震孟学问造诣高深,为人景仰。他生于世家,精通《春秋》,皇帝想听人讲解《春秋》,次辅钱士升就点名上报了他,皇帝对文震孟的讲解很满意。、
D.震孟坚守道德操守,决不趋炎附势。新入内阁,按例要把名片送给司礼监太监,唯独震孟没有这样做,即使司礼太监叫人传言,他也坚决不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
(2)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成化中,赐谥恭惠。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小题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 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④城中皆缟素 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信民性格刚直不阿。在担任广东左参议时,他弹劾了郭智,揭发了其继任者黄翰,又弹劾了佥事韦广,使他们都受到应有的处理。
B.杨信民军事才能出色。他守备过白羊口,在贼寇围困广州的紧急时刻,临危受命,担任右佥都御史,他单车赴约,平息了贼寇之乱。
C.杨信民体恤百姓。他进入广州城,分发仓粮,让百姓能出入;他富有仁心,贼寇见他,也欢呼并争相下拜,有的甚至哭泣流泪。
D.杨信民受到朝廷的褒扬。他去世后,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答应百姓建其祠堂并赐谥号恭惠;皇上还命主管部门每年在其忌日祭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B.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C.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D.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B.漕运,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琉,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处是动词,指上奏疏。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会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C.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赐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B.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C.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D.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中国古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C.御史,秦始,御史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自清。
D.正统,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和王公即位年次纪年等,正统属年号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智谋过人,嫉恶如仇。在苏州时,群吏奸猾,况钟因为他们不听号令,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清邪风,树正气。
B.况钟体贴民情,减免苛税。他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为百姓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并用所积累粮食赈济灾荒,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租赋。
C.况钟心思缜密,兴利除弊。他设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纲运簿,防止过往运夫私吞财物;设馆夫簿,防止提出无理的需求。
D.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爱戴。他任期已满当升迁,府中百姓前往请求张文昌让况钟继续任职;况钟死于任上,吏民相聚哭悼,立祠致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2)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