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魏国公徐俌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刘瑾入浦重贿,兴大狱,巡抚艾朴以下十四人悉被逮。文定已迁成都同知,亦下诏狱,斥为民。瑾败,起补嘉兴。江西姚源贼王浩八等流劫浙江开化,都御史俞谏檄文定与参将李隆、都指挥江洪、佥事储珊讨之,军华埠。而都指挥白弘与湖州知府黄衷别营马金。贼党刘昌三破执弘,官军大挫。浩八突华埠,洪、文定击败之。谏等上文定忠勇状,诏所司奖劳。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丙辰之战,身犯矢石,火燎须不动。贼平,功最,擢江西按察使。张忠、许泰至南昌,欲冒其功,而守仁已俘宸濠赴浙江。忠等失望,大恨。文定出谒,遂缚之。文定骂曰:“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法当斩。”忠益怒,椎文定仆地。文定求解任,不报。世宗嗣位,上忠等罪状,且曰:“曩忠、泰至江西,渔猎盈百万。虽寸斩二人,不足谢江西百姓。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帝并嘉纳之。嘉靖三年,讨获海贼董效等二百余人,赐敕奖劳。六年,云南土酋安铨反。诏进文定兵部尚书兼前职,提督云南、四川、贵州、湖广军讨之。已,四川巡按御史戴金复上言:“叛酋称乱之初,势尚可抚。而文定决意进兵,一无顾惜。飞刍挽粮,糜数十万。及有诏罢师,尚不肯已。臣愚以为文定可罪也。”尚书方献夫、李承勋因诋文定好大喜功,伤财动众,乃令致仕。文定忠义自许,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芒部之役,愤小丑数乱,欲为国伸威,为议者旁挠。庙堂专务姑息,以故功不克就。九年七月卒于家。天启初,追谥忠襄。

(节选自《明史·伍文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
B.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
C.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
D.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关押犯人的牢狱。由皇帝直接掌管,亲自下诏书定罪,以惩戒臣属。
B.所司,即有司,指主管的官吏。文中指朝廷下诏让主管官员奖励慰劳伍文定。
C.不报,不批复,不答复。皇帝对自劾官员的处理方式之一,是对廷臣奏议的消极处理方式。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表示官员辞职归家的词语还有致事、休致、挂冠、出仕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文定刚直忠谠,敢于秉公断案。魏国公和百姓争田地,伍文定通过审核,将田地还给了百姓。刘瑾收取徐俌贿赂,制造大案,十数人被捕。伍文定亦受牵连,被贬为平民。
B.伍文定南征北战,赤胆忠心平叛。在平定贼寇王浩八、叛王朱宸濠和云南叛酋的战斗中,伍文定都身先士卒,勇于战斗,不怕牺牲。
C.伍文定嫉恶如仇,言辞正气凛然。宸濠之乱平定后,张忠、许泰冒领功劳失败,迁怒文定,文定被绑缚时,痛骂二人“身为天子心腹,侮辱忠臣,依法当斩”。
D.伍文定自许忠义,不愿见风使舵。芒部叛乱一事,伍文定想为国家伸展威风,却被议事的大臣们从旁阻挠。当时朝廷一心要姑息偷安,因此他没能成就这桩功业,赍志而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
(2)曩忠、泰至江西,渔猎盈百万。虽寸斩二人,不足谢江西百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4 10:07: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从欧阳德学。登嘉靖五年进士,授行人。历刑部郎中。锦衣卫送盗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释。东宫建,赦天下。遂请列“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尚书聂贤惧不敢,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屡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遂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明,盗不敢发。俺答犯京师,召遂督苏州军饷。未谢恩,请关防符验用新衔。帝怒,削其籍。
三十六年,倭扰江北。廷议以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不暇办寇,请特设巡抚,乃命遂以故官抚凤阳四府。三十八年四月,倭数百艘寇海门。遂乃命副使刘景韶、游击丘升扼如皋,而身驰泰州当其冲。时贼势甚盛,副将邓城之败绩,指挥张谷死焉。贼知如皋有备,将犯泰州,遂急檄景韶、升遏贼。连战丁堰、海安、通州,皆捷。贼沿海东掠,遂令景韶、升尾之,而致贼于庙湾。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来援,贼大败走,以余众保庙湾。庙湾贼据险不出,攻之月余不克。遂令景韶塞堑、夷木压垒陈,火焚其舟,贼乘夜雨潜遁。官军据其巢,追奔至虾子港,江北倭悉平。帝大喜,玺书奖励。贼驻崇明三沙者,将犯扬州。景韶战连胜,围之刘庄。会刘显来援,遂檄诸军尽属显。攻破其巢,追奔白驹场,贼尽殄。时遂已迁南京兵部侍郎。论功,予一子官,赉银币。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
江北池河营卒以千户吴钦革其帮丁,殴而缚之竿。遂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荐擢南京参赞尚书,镇抚之。营卒惑妖僧绣头,复倡讹言。遂捕斩绣头,申严什伍,书其名籍、年貌,系牌腰间,军乃戢。越四年,以老致仕。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选自《明史卷二百零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B.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C.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D.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官职名,明代设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东宫,指古代皇宫中的一种建筑,借指居住东宫的皇帝接班人。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才能系狱的案子。
D.言官,负责监督官员并与向皇帝进谏的官员,官职一般并不很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遂办案认真,不随意治罪。他在担任刑部郎中时,将锦衣卫送来的十三个罪犯只用一人抵罪,还放走八百多囚犯。
B.李遂善于用兵,多次打败倭寇。在倭寇侵犯泰州时,他指挥部队在丁堰、海安、通州等地作战,接连取得胜利。
C.李遂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当妖僧绣头蛊惑士兵时,他抓捕斩杀了绣头,同时申严纪律,让军士都挂上腰牌。
D.李遂也有喜欢奉迎皇帝的缺点。在皇帝要重建三殿时,他称颂泗水中涌现的一棵大杉树是山川献给英明皇帝的礼物。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2)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后更赦,复官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盛应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B.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C.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D.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本为官名,是中国古代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的官员。寺人、内官、内侍、内臣、中官也指太监。
B.“起故官”,指被启用任原官职。在明清时多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新启用,任原官职。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古代的“丁忧”,是遭逢居丧之意。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工部侍郎”是明清两朝六部之一工部的最高长官。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盛应期知晓,将盐投入水中后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儿吓得惶恐不安。
B.盛应期关爱黎庶。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奏免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申请了数以万计的救灾钱粮,并安排各府积极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C.盛应期仕途坎坷。得罪了太监李广,遭诬陷被贬为云南驿丞;开罪了抚宁侯朱麒,招来他们的流言;御史郑洛书还弹劾他以钱物结交权贵。
D.盛应期治河未竟。盛应期接替章拯治水,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却遇旱灾。由于柯维熊认为开凿河道不适宜,皇帝命令停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2)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待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匱,而内供日繁。岁増金花银二十万,宮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掲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情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侧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B.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蘼。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乔新,字延秀,江西广昌人。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丁母忧。服除,改刑部主事。锦衣卫卒犯法,捕治不少货。进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所过剽掠,募兵去擒其魁。福宁蒙尤氏杀人,出入随兵甲,拒捕者二十年。福清薛氏时出诸番互市,事觉,谋作乱。皆捕杀之。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包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详其租,奏免之。清流归化里介沙县、将乐间,恃险不供赋,白都御史置归化县,其民始奉要束。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孩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摧右副都御史。边地军民每出塞伐木捕兽,乔新言:“此辈苟遇敌,必输情求生,皆贼导也。宜母听阑出,犯者罪守将。”诏可。敌犯塞,偕参将支玉伏兵灰沟营,击斩甚众。岁饥,奏免杂办及户口盐钞十之四。劾金事尚敬、刘源稽狱,请敕天下断狱官,淹半载以上者悉议罪。帝称善,亟从之。刘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大理丞阙,御史邹鲁觊迁,而乔新荐郎中魏绅。会乔新外家与乡人讼,鲁即诬乔新受赇曲庇。吉取中旨下其外家诏狱,乔新乃拜疏乞归。顷之,穷治无验,鲁坐停俸,乔新亦许致仕。弘治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选自《明史·何乔新传》,有删改)

注①阑出:擅出,不得许可而出。②赇;贿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
B.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
C.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
D.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锦衣卫,原为明代护卫皇帝的亲军,掌管皇帝的出人仪仗。后赋予巡察缉捕的权力。
C.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对外贸易或中央王朝同边境民族之间的贸易,通称为“互市”。
D.致仕,交还官职,实际上是官员受到权臣的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乔新为政刚强,打击坏人。他严惩犯法的锦衣卫士兵;有人盗采银矿,聚众抢劫,他抓到首领;他捕杀长期逍遥法外的豪强尤氏,打击奸商。
B.何乔新关心百姓,关注民生。他协助都御史原杰招抚流民,使六万多户流民归附本地户籍。后升任湖广右布政使,查验人口贫富,百姓受益。
C.何乔新积极办事,尽职尽力。他参与击退来犯的敌人;他采取措施,使据险不交税的人接受约束;有官员拖延办案,他请求拖延半年以上的都治罪。
D.何乔新刚强正直,被人诬告。他因刚强正直遭人忌恨,被外调到南京任职。他得罪了图谋升官的邹鲁,邹鲁后借事诬告他受贿包庇,致使他被革职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
(2)此辈苟遇敌,必输情求生,皆贼导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摧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史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陈以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蓄默然去/裕邸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殿试后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D.谥,古人死后,为评价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有美谥、恶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深得信任,频获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实行。
D.陈以勤洞察局势,不恋官位。他与高拱是旧僚,与赵贞吉是同乡,参与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