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
(张)溥 幼 嗜 学 所 读 书 必 手 钞 钞 已 朗 读 一 过 即 焚 之 又 钞 如 是 者 六 七 始 已 右 手 握 管 处 指 掌 成 茧 冬 日 手 皲 日 沃 汤 数 次 后 名 读 书 之 斋 曰 七 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16 10:5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遵遁逃,不知所处。光式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那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骂。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遣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C.“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皇帝车驾,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汉朝恩遇。
B.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桓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孔子。
C.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 南攻果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

朱玫乱京师,傅宗幸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①,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永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李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

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馀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风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阔,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渠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歧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风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渠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风剑、斗鸡纱遣之。

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风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成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风翔,与宦者俱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

(注)①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B.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C.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D.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D.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古时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
B.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宗出来复位。
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惟最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因此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
(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B.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C.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D.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掌管刑罚,是西汉时期地方上的执法官,在执行法律方面起重要作用。
B.季,常和伯、仲、叔放在一起来表示顺序,在兄弟排行里代表第四或最小的。
C.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汉代曾设置专门的官员来掌管宗庙礼仪。
D.族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属于较重的刑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初入仕途,遭遇坎坷而萌生退意。由于身家殷实,张释之得选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来要求谒见皇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B.张释之刚直不阿,秉公判案。皇帝乘车经过中渭桥,有人从桥下跑出来,皇帝御辇所驾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顶住皇帝的压力,依照法律公正判决。
C.张释之据理力争,公平执法。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供设的玉环,皇帝想给偷盗者超出法律规定的严惩,张释之认为,依照法律,死刑已是最高限度。
D.张释之公正执法,得到众人的称赞。中尉条侯与梁国国相山都侯看到了张释之执法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朋友。张释之也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2)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冀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冀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广州买办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

容既熟习国史,学于冀文。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明年正月,遂疾。体温温不大热,但欲寐;又懊烦冤,不得卧;夜半独语骂人,旦皆不省。炳麟知其病少阴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能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注:①露西亚:是日本对俄罗斯的一个旧称。
【小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成功
B.镜如惭,事中    搁置
C.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   侥幸
D.旦皆不省 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B.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C.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D.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深得老师厚爱,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搧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
(2)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
【小题5】文章为邹容作传,以叙为主。请概括入狱后邹容所发生的事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言:“陛下求治太锐,综核太严。拙者局蹐①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臣同官还朝十日,旁措一词,遂蒙谴谪。不可稍加薄罚,示优容之度乎?此上下宜洽也。”然帝终不能尽听。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贼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携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所属郡灾伤,国维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十四年夏,颍州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时周廷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常亦纳之。寻叙颍州讨贼功,加太子太保,荫锦衣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麒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用张捷,国维乃乞省亲归。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其监国,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骇其十大罪,乃不敢入。逾月,南都覆,鲁王不数日出降,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国维遂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注)①局蹐:小心谨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B.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C.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D.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县,一种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宋常派遣京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B.巡抚在文中指的是一种官职名,又称抚台,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专职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因“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省亲是一种回家乡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红楼梦》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归省”也指这一礼俗。
D.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分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形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敢于直言进谏,他大胆弹勤罢免了魏忠贤的党羽,之后又指出皇帝在考核官吏方面存在的弊病,但皇帝最终并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
B.张国维心系百姓,当他管辖的郡遭遇灾害时,张国维立即替老百姓向朝廷请命,主持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做出了政绩。
C.张国维忠于职守,大盗李青山在水路上胡作非为、大肆焚掠,张国维联合军队将其部击溃,并把他交给朝廷处置。
D.张国维忠贞不屈,清兵入京后,他朝见鲁主并监理国家大事。当鲁王出降、各路军队溃败后,张国维自知势不可支,宁死不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