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意修营垒,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忱于居民家取沟瓦二不檐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B.时秋霖几月/所同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日/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C.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向/须瓦几何/日/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D.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日/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缗钱:计税单位,后泛指税金。也可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B.金字牌:宋朝一种通信的凭证,是朱代驿传以最快的速度发送文件时所用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
C.长短句:词的别名。还称作“诗余”“乐府”。《草堂诗余》《汉乐府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D.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于特别表扬有贡献的死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一心收复失地。皇上下决心要收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进言,所持观点强硬而直露。
B.辛弃疾办事能力突出。他在修建军队营垒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多方斡旋,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C.辛弃疾心系百姓。他在督办江右赈灾事务时,令官府出钱,发放贷款给有能力的人,广纳米粮平价出售,最终使百姓熬过了饥荒。
D.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他早年就胸怀大志,有深谋远虑,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未能完全施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1 08:4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注)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濮:指濮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C.清臣日/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多拘滞,繁而寡     要:要领
B.多自军门    效:献,尽力
C.又奏请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小题2】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
C.夫晋,何厌有?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翰林缺学士,章惇①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雍②。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B.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C.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D.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居丧,守孝。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完颜希尹本名谷神,欢都之子也。自太祖举兵,常在行阵,或从太祖,或从撒改,或与诸将征伐,比有功。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延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小字。宗翰袭辽帝于五院司,希尹为前驱,所将才八骑,与辽主战,一日三败之。明日,希尹得降人,言辽主在漠,委辎重,将奔西京。几及辽主于白水。辽主以轻骑遁去。尽获其内库宝物。及宗翰入朝,希尹权西南、西北两路都统。及大举伐宋,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再伐宋,执二主以归。师还,赐希尹铁券,除常赦不原之罪,余释不问。熙宗即位,希尹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天眷元年,乞致仕,不许。三年,赐希尹诏曰:“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遂赐死。是时,熙宗未有皇子,故嫉希尹者以此言谮之。皇统三年,上知希尹实无他心,而死非其罪,赠希尹仪同三司、邢国公,追封豫王,谥贞宪。
(选自《金史·完颜希尹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B.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C.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D.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希尹骁勇善战,从太祖起兵以来,屡立战功。在攻打辽国时,担任前锋,仅率领八名骑兵与辽帝作战,一日之内多次打败对手。
B.完颜希尹文武双全,他兼收并蓄,创建了金国自己的文字,受到太祖赏赐,他所创之字称为女真大字,与熙宗所创之字并行使用。
C.完颜希尹两次参与伐宋,在第二次讨伐宋朝时,俘虏了宋朝两个皇帝而还,太祖以能赦免一切罪过的铁劵作为赏赐嘉奖他。
D.完颜希尹遭人嫉妒,被人诬陷说他在家里妄议皇位归属,而当时熙宗并未有皇子,皇帝听信谗言,认为他有奸恶之心,遂赐死希尹。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几及辽主于白水,辽主以轻骑遁去,尽获其内库宝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種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敗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①言者:指谏官。②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