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面句子。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2 11:48: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B.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C.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D.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B.版,即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投版喻指弃官,与“解褐”意同。
C.仁义是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本意为仁爱与正义,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D.传舍,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又名邮舍或驿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滂身正节清,胸怀大志。他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他担任清诏使,有澄清天下之志。
B.范滂弹劾权贵,毫不妥协。他因为弹劾人数过多,受到尚书的怀疑,但他不为所屈,表示自己若检举失实,甘受死刑。
C.范滂整治邪恶,举荐贤士。他代理功曹期间,撤职驱逐了一些有违孝悌、不遵仁义的人,推荐品德高尚的人,提拔贫寒之士。
D.范滂身陷党祸,以死明节。建宁二年,皇帝下诏缉捕范滂等人,吴导和郭揖的行为表明他们与范滂结党,范滂决心以死平息祸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2)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硃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明史•卷一六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B.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C.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D.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小题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纲运:从唐代起施行的成批运送大宗货物的办法,如花石纲、生辰纲等。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官员任免、考核、调动,科举考试等。
C.中使:原指皇帝从宫中派出的使者,后多只太监,又称中官、中监、中贵。
D.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一般十年为一秩,所以古代官员一般任期为十年。
【小题3】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五年,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适逢苏州等地官员缺漏,况钟重用了蹇义、胡濙等人,升任苏州知府。
B.苏州、松江曾经赋税繁重,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
C.况钟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D.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之前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样。他死以后,百姓为其设立了祠堂。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属县逋赋四年,钟请量折以钞, 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太祖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遨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自讨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感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B.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C.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D.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ト象吉凶预兆等。谶纬属于儒家文化的神学内容。
B.江西,元代指江西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西”或“江西省”,辖境与今天的江西省范围多有不同
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也有似反腐机构。
D.顿首,古时的一种最重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臣子上朝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拜师礼、拜祖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善于谋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龙兴守将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旧部,用钱财买通关节,对此太祖很不高兴,刘基暗地踢了床榻提醒,太祖终于答应。
B.当太祖询问继任宰相人选时,刘基提出了一些见解,评论胡惟庸时用一比喻,就像驾车时可能掀翻车辕一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
C.刘基与李善长有些构怨,但在太祖责罚李善长时,刘基为他说好话,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为小木柱。
D.胡惟庸拿刘基家乡的一块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员在太祖面前诋毁攻讦刘基,皇上虽然没有罪怪,但心存芥蒂,停了他的俸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2)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B.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C.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D.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B.“粮道”,此处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李星沅经验丰富。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社长,元时乡里有村瞳组织,每五十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任之。
C.淫祠,古时指供人纵情玩乐、不在祀典的祠庙,因有伤风化往往被正直的官员毁弃。
D.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
(2)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