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列句子。
(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3 09:4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小题1】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景色优美。
B.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D.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E.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用笔略带迂回,感情平淡,并不忧愁。
【小题2】分析说明“愁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那些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