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文中的重要语句。
(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3)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3 11:4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櫆

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搢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年已晚暮,始为博士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为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掳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邪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 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 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有删改)

(注)①博士:学官名,掌经学传授之职。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怠慢
B.歙尤多英贤,行谊 敦:厚道、诚恳
C.易田信余 固:坚决、执意
D.其板刻之 属:通“嘱”,叮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退强学 吾尝跂望矣
B.注念生人欣戚 不知东方既白
C.夫造物之人   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  激于义而死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不认同世人所谓的投机取巧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 游息山野,生活平淡。
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 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作者平生之一大乐事。
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 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的境遇。
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 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邪夫以生平未尝 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搢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
(2)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成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成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日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B.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C.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D.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汉以后沿用其制。
B.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C.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起于西周,白秦始皇起,其成为皇帝的专用文书。
D.征,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官府征聘的称“征”,皇帝征召的称“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精明能干。他通晓法律,足智多谋,善于驾驭吏民,处事公道,深受吏民信任与爱戴。
B.黄霸为民着想。下令邮亭、乡里赡养鳏寡贫弱的人,制订教令,勉力民众防备奸邪,致力农桑,节俭财物。
C.黄霸执法公平。汉宣帝即位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即位后就征召黄霸担任要职,审理疑难案件,获得了庭中一致好评。
D.黄霸政绩显著。他历仕三朝,均因廉能得到上司或皇帝赏识与重用,仕途也因此一帆风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
(2)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里麻,高昌人。大父撒吉斯,为辽王傅,世祖称其贤。答里麻弱冠入宿卫。大德十一年,授御药院达鲁花赤,迁回回药物院,寻出佥湖北、山南两道廉访司事,召拜监察御史。时丞相帖木迭尔专权贪肆,答里麻帅同寅亦怜真、马祖常劾其罪。擢河东道廉访副使。隰州村民赛神,因醉殴杀姚甲,为首者乘闹逃去,有司逮同会者系狱,历岁不决。答里麻曰:“杀人者既逃,存亡不可知,此辈皆牵累无罪,而反桎梏耶?”悉纵之。至治元年,帖木迭尔复相,以复仇为事,答里麻辞去。明年,改燕南道廉访副使。深州民媪怒殴儿妇死,妇方抱其子,子亦误触死。媪年七十,同僚议免刑,答里麻不可,曰:“国制,罪人七十免刑,为其血气已衰,不任刑也。媪既能杀二人,何谓衰老?”卒死狱中。至治元年,除济宁路总管,兴学劝农,百废具修,府无停事。济阳县有牧童持铁连结击野雀,误杀同牧者,系狱数岁。答里麻曰:“小儿误杀同牧者,实无杀人意,难以定罪。”罚铜遣之。

天历二年八月,明宗崩,文宗入正大统。天历三年,迁淮东廉访使。明年,召拜刑部尚书。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元统三年,迁山东廉访使。时山东盗起,陈马骡及新李白昼杀掠。答里麻以为官吏贪污所致,先劾去之而后上擒贼方略。朝廷嘉纳之,即遣兵擒获,齐鲁以处安。除大都路留守。帝尝命答里麻修七星堂,先是,修缮必用赤绿金银装饰,答里麻独务朴素,令画工图山林景物,左右年少皆不然。是岁秋,车驾自上京还,入观之,乃大喜,以手抚壁叹曰:“有心哉,留守也!”赐白金五十两、锦衣一袭。至正六年,升河南行省右丞,改翰林学士承旨。至正七年,迁陕西行台中丞,时年六十九。致事后,召商议中书平章政事,不拜,全俸优养终身。

(节选自《元史·答里麻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B.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C.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D.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后人用此称年满二十岁的男子。
B.御史,本为史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车驾,即马车,常作天子的代称,与此义相似的词语还有“御驾”“辇舆”等。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答里麻不畏权贵,和同僚大胆地揭发权相帖木迭尔的罪过,被帖木迭尔记恨,后来答里麻因此辞去官职。
B.答里麻兢兢业业,担任济宁路总管期间,教育、农业、司法各项工作齐抓共管,官府中没有事情被拖延。
C.答里麻处事灵活,在至治年间,虽然老妇人和儿童同属于弱势群体,但他却能根据案情做出不同的处罚。
D.答里麻治理有法,担任山东廉访使时,弹劾贪官并上呈擒贼方略,最终因平定了贼乱而升任大都路留守。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者既逃,存亡不可知,此辈皆牵累无罪,而反桎梏耶?
(2)国制,罪人七十免刑,为其血气已衰,不任刑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未见其也 明:明智B.彼与彼年相若也   相若:相似
C.官盛则谀 近:套近乎D.余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B.“巫医”,在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C.“学者”在古代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造能力,能在相关领域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人。
D.“六艺”在本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文章第二段,作者运用三个事实进行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作者对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而他们却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一事,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D.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的老师,只属于“小学”这一水平。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小题2】下列为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路
A.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B.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设于唐朝,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D.“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C.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D.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惊喜日:“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
(2)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