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3 04:5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孝景子武帝时,武安宴诸宾,魏其以灌夫故后因坐之。而于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欺谩。劾系都司空。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B.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C.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D.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梁孝王,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子嗣为诸侯王。
B.太后,中国古代通常把皇帝的母亲称为太后,并且太后不一定是皇帝的生母,也可能是养母。
C.孝景,汉景帝刘启年号。年号,如清朝皇帝使用的“乾隆”“嘉庆“光绪”等等。
D.拜,文中指授予官职,这个意思也可以是如《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婴年少为官。窦婴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侄子,在汉文帝时做过吴国丞相,后来因病免官了。
B.窦婴忠君得罪太后。梁王刘武是窦太后小儿子,窦太后因为窦婴为皇帝开脱没有让“兄终弟及”实现而开出窦婴族籍。
C.窦婴建功封侯。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之后很多人士都投奔他这里来。
D.窦婴含冤而死。因为窦婴获罪,他做了一个假的遗诏,被小人弹劾最后被斩首示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2)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上皇既归,瓦剌复请朝贡。先是,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至三千余,赏赉不餍,遂入寇。及是又遣使三千来朝,谦请列兵居庸关备不虞。京师盛陈兵,宴之。因言和议难恃,条上安边三策。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因西南用兵,每有征行,辄选其精骑,厚资以往,已更遣其妻子,内患以息。谦以上皇虽还,国耻未雪,会也先与脱脱不花构,请乘间大发兵,身往讨之,以复前仇,除边患。帝不许。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性故刚,遏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选耎:怯懦不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B.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C.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D.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科举中通过殿试的人,依成绩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内外艰,古代一般称遭母丧为内艰,遭父丧为外艰,文中指同时遭父母去世。
C.正统,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改年号。
D.壬午,是用天干地支组合记录日序,天干地支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为官正直,不事逢迎谄媚。他每次进京议事,都空着口袋去,那些权贵们不能不心生怨恨;又蔑视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招致了怨愤
B.于谦深谋远虑,积极绸缪国事。瓦剌派三千使者来朝,他鉴于以往教训向朝廷请求列兵关塞防备不测;看出难凭和议长久安定,呈上三条安边政策
C.于谦生性刚烈,勇于为国献身。遇到不如意,就摸着胸口叹息无法为国家奉献牺牲;积极请求亲自带兵讨伐敌人,非常鄙视那些弱的大臣
D.于谦俭朴清廉,不贪荣华富贵。皇帝赐他豪宅,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死后被抄家,没有多余的财产,视为珍宝的只有皇帝赐的蟒衣、剑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2)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沧浪亭记

(明)何白

仓浪亭在均阳之东,后负玉峰,前临汉水。古《孺子歌》濯缨处。余既辞帝所,复之人间,昔之灵秘清华之境,乃舍我若遗,意怏怏不自得,冀一濯沧浪以少其怀。

居无何,会州大夫林君诣余,余告以杖屦所历,而复请为沧浪主人。大夫曰:“嘻喜!不佞幸为香案吏,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虽然,子挟吾有以寄其牢愁之思,吾因子游而得以拒案牍之困,吾两人者交相藉也,不亦可乎?”

旦出城北门,操舟以济江。干即古槐渡,为邓陕之商所径道也。予既济,斗折而上数百跬为沧浪亭,亭踞半壁,下瞰大江,亦超然一旷观也。从亭右折而南,趿级而上,为玉峰庵,庵据玉峰之半,古柏蓊然,柏下石径错以石。余披襟其下,耳根清籁。顷之,大夫从者于山半,葛巾方袍,神气道逸,不为风尘磬折状巳。陈酒脯,欲饮予庵后太和精舍。

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垒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庵左右多隙地,筼筜万挺,沉沉却暑,碧石清江,隐见林外。少史扫石命酒,余与大夫盘礴引满,堍仰吟啸,觞爵交错,颓然自放。左右之人争窃观,不知谁为太守也。

日暝下山,余与大夫方舟而渡。水裔行旅,趋渡喧嚣。余谓大夫曰:“余不谷,幸徼大夫之灵,得为竞日之游,衎衎然乐也。今截江而渡者,指不下数十百。而为兹山一寓目者,若而人哉!乃知清华之享天所靳也。敢不拜大夫之赐已。”之中流,烟渔船,鸣榔相答。复谓大夫曰:“今之渔父,非昔之孺子,何久之不托于音也?”乃扣舟倚和沧浪之歌。

歌曰:汉之广兮,岂挠而浊,谁为为之,匪扬匪漉。汉之广兮,岂汰而清,谁为为之,匪激匪澄。毋尘而缨也,毋泥而足也,大白若辱兮,又何之濯为?”

(选自《汲古堂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冀一濯沧浪以少其怀   纾:缓和
B.古柏蓊然,栢下石径错以石   文:同“纹”,有花纹的
C.大夫从者于山半   屏:让……退避
D.烟渔舸,鸣榔相答   际:边际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林君公务繁忙,但依然抽空陪作者一游沧浪亭,因为他想借此摆脱公务困扰。
B.沧浪亭位于县城北门外江对面半山腰,从那里可俯瞰大江,超脱尘世,十分壮观。
C.林君命人准备酒馔,在玉峰饮酒赏景,纵情歌啸,左右随从都无法辨识他们俩。
D.回程途中,作者发现附近渔父很像古代《孺子歌》中的渔父,于是扣舷应和他们。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
(2)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
【小题4】根据文段,简要概括作者的形象特征。(不超过30字)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降 趣:归顺
D.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攻占、掠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 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经艰险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