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写诗人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巧,意境雄阔。
D.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因为他两人的诗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极其相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3 09: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B.邑:通称诸侯的封地,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驾车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同类题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长短句”“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九宾之礼,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种地位不同的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延引上殿。由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如“乃朝服,设九宾”。
C.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从体裁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新闻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它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而报告文学则不用强调真实,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C.《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在当时广为传诵,有诗为证:“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D.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影响较大。
同类题4
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传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注释《春秋》的书。
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
同类题5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丧服,居丧时穿戴的服饰。中国古代根据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其中“大功”“小功”分别穿戴九个月和五个月。
B.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星宿中翼、轸的分野。
C.我国古代纪月法有序数、地支和时节等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就是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春季的三个月即“三春”依次称为“孟春、仲春、季春。”
D.中国古代诗文集命名方式种种,如以“籍贯”命名的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以“官职”命名的王勃的《王右丞集》、以作者“字”命名的陈子昂的《陈伯玉集》、以“号”命名的归有光的《震川集》。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