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①,于诸侯,车乘进用不,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嗣②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幸,久质诸侯。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注:①庶孽孙:不是正妻所生,姬妾所生的子孙适嗣:②嫡嗣,正妻所生或长子,继承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于诸侯 做人质B.车乘进用不饶  饶恕
C.吕不韦邯郸  做买卖D.此奇货可居    囤积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子贫,于此,     做门客
B.窃闻安国君爱华阳夫人 宠爱
C.子楚曰:“。为之奈何?   是这样,对
D.安国君及华阳夫人 侍奉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子又居中,不甚幸 看见
B.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    假使
C.请千金为子西游  介词,拿
D.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你,对对方尊称
【小题4】下列文中划线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你姑且先在自己的门前自大,竟敢在我的门前自大!
B.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
C.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那你也不要指望能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D.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小题5】对原文理解错误的是(   )
A.子楚是个不受秦王重视的王子,如果没有遇到吕不韦,他可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B.吕不韦很同情子楚,他只想帮助这个落魄王孙得到王位,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利益,可是子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C.当时在秦国,最有可能当上国王的是安国君。
D.吕不韦想利用大量金钱帮子楚先做太子宠爱的华阳夫人的儿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5 09:4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B.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C.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小题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内容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
A.“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种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词,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B.“诸侯”指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也指封地内的百姓。
C.“乡邑”上古指乡遂的家乡,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D.“封”即“封号”。“封号”是古时帝王封授的爵号或称号,“雍王”是项羽给章邯的封号。
【小题3】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接受子婴投降后本想在秦王宫廷中休息,在张良、樊哙的劝阻下,才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B.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都希望刘邦能做关中王。
C.项羽到函谷关时,关门紧闭,最后是用武力攻克了函谷关,才进入了关中。
D.曹无伤与项伯为了封官求赏,都在紧急时刻向对方透露机密消息。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2)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3)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者,勃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出见扁鹊于中阙,曰:“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言来卒,悲不能自止,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于苏。更透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过齐,齐桓候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痰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遂死。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成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B.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C.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D.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秦,汉为太子侍从官,历代沿置。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则为寅时,相当于凌晨三点至五点时分。
C.填沟壑,婉辞,古代对死的自谦说法。如《战国策》有“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之句。
D.司命,神话传说中掌管人的生命的神。屈原《九歌》中有《大司命》《少司命》姊妹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得遇奇人,领悟中医精髓。他恭敬地对待客人长桑君。获得私藏医方,能见病人症结,到处行医治病。
B.扁鹊辨症施治,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听说虢国太子去世,就去了解死因,并积极采用中医方法救活了太子。
C.扁鹊洞见病症,桓侯讳疾忌医。肩鹊发现齐桓侯身患重病,就及时忠告,岂料桓侯一再狐疑,耽误救治而亡。
D.扁鹊随俗为变,名声传扬天下。他游医四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只为黎民苍生着想。留下诊脉法沿用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双语。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2)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论次其文 次:顺序B.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C.厥有国语 厥:他D.退而深惟曰 深惟:著述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喟然而叹曰    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 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B.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D.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也相同
【小题3】下列对此段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昔圣先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以巨大的精神动力。
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立不朽业绩。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3)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①奉璧西入秦(______) ②持璧立(______) ③乃曰(_____)④持其璧柱(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请指示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不抑耗其实而已D.礼节甚倨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乃敢B.秦王恐其
C.大王必欲D.璧于赵
【小题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②设九宾廷;归璧
A.① 相同, ② 不同B.①②均不同
C.①不同,  ② 相同D.①②都相同
【小题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秦王坐章台见相如B.故臣复取璧
C.大王见臣列观D.舍相如广成传舍
【小题6】翻译文言语句
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小题7】上述语段中,作者使用了一些方法塑造了蔺相如的鲜明性格,请自选角度举例阐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 王 乃 使 使 斩 太 子 丹 欲 献 之 秦 秦 复 进 兵 攻 之 后 五 年 秦 卒 灭 燕 虏 燕 王 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注:①宋子,县名。②庸:做工的人。③矐:熏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大怒,发兵诣赵    益:增加
B.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  亡:逃跑
C.使击筑而     歌:歌曲
D.于秦始皇     闻:报告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B.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C.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D.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等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
B.燕王喜认为,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得以祭祀。
C.高渐离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听到主人家有客人击筑,能听出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D.高渐离取出自己的筑和衣裳,穿戴整齐来到堂前,满座宾客都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把他尊为上宾。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