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数学
题干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一,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六,问物几何?”人们把此类题目称为“中国剩余定理”.若正整数N除以正整数m后的余数为n,则记为N≡n(modm),例如10≡2(mod4).现将该问题以程序框图给出,执行该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等于( )
A.13
B.11
C.15
D.8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8-25 10:2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是某高三学生进入高中三年来的数学考试成绩茎叶图,第1次到第14次的考试成绩依次记为
,下图是统计茎叶图中成绩在一定范围内考试次数的一个算法流程图,那么算法流程图输出的结果是( )
A.7
B.8
C.9
D.10
同类题2
如图所示是一个循环结构的算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循环变量初始化,循环就要开始
B.②为循环体
C.③是判断是否继续循环的终止条件
D.输出的S值为2,4,6,8,10,12,14,16,18.
同类题3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则输出
A.
B.
C.
D.
同类题4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翻译成现代语言如下: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知道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现给出更相减损术的程序图如图所示,如果输入的
,
,则输出的
为( ).
A.3
B.6
C.7
D.8
同类题5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翻译成现代语言如下: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现给出“更相减损术”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如果输入的
a
=114,
b
=30,则输出的
n
为
A.3
B.6
C.7
D.30
相关知识点
算法与框图
算法初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