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作用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9:2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

(选自老舍《春风》)

【小题1】甲文第一段突出了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小题2】甲文③④⑤段写冬天的山景,依次是:阳光朗照下的山→________→______。
【小题3】甲文第⑥段极写水藻之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4】按要求品味、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1)山坡上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着点儿雪。(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小题5】乙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济南的秋和青岛的秋给作者各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同类题3

糊涂孩子是怎么长大的

林特特

短短数日,新人小海就得罪了所有同事。

他爱接下茬儿,无论女同事谈购物,还是领导布置工作,他都要发言。明明还在试用期,他在博客抬头已加上公司名。于是,食堂有什么菜,又加班等信息,都好像是以公司名义发布的,观者无不如坐针毡。

小海还总把自己当孩子。领导出差归来,带回一包特产,让大家随便吃。别人都意思意思,只有他吭哧吭哧。他吃得满地都是空包装袋,吃得同事小南忍无可忍提着笤帚走过来。小海咀嚼着,笑对小南,抬起了双脚。

“还是个孩子!”众人摇摇头。他们眼神一碰,心声一致——还把自己当孩子?

回到家,小南说起小海。南妈评价,就是一糊涂孩子!南爸问,有大宝糊涂吗?

大宝是小南的表弟,从小爸妈就视他如命,请家教、上贵族学校、好吃好喝、浑身名牌、恋爱了还给恋爱费……花在大宝身上的钱,少说也有一百万。

自民办大专毕业,大宝被小南妈介绍到一家单位实习。上班三天,旷工一个月。小南妈好说歹说,老板才同意大宝复工。但他对大宝坦言:若不是因为你姑姑,我不会再要你。

当晚,大宝给小南妈发短信,“我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第二天他又发,“姑姑,救救我!给我换份新工作!”小南妈致电大宝父母,她想说,大宝上班三天,散了三包中华

烟,他的手机铃声不停,流程到他那儿总无法流下去,老板仁至义尽了。但大宝妈一句话堵回来:大宝才23,一个孩子!

你知道糊涂孩子是怎么长大的吧?此后,一提起大宝,小南就会想到大宝妈的糊涂话。

糊涂孩子总是慢慢长大的。糊涂孩子总是因为糊涂的教化。

第二天,小海在办公室乱晃,他晃到每个人的身后,看每个人的电脑,关注每个人干什么,无视每个人的不悦。

小南瞥了小海一眼——他是怎么长大的?受过怎样的教化?

(选自《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小题1】本文叙述了“小海”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小题2】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当晚,大宝给小南妈发短信,“我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第二天他又发,“姑姑,救救我!给我换份新工作!”(从语言描写角度品析)
(2)但大宝妈一句话回来:大宝23,一个孩子!(品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3】结合全文,概括“糊涂孩子”有哪些特征。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回到家小南说起小海。南妈评价,就是一糊涂孩子!南爸问,有大宝糊涂吗?”这段话承上启下,引出另一个糊涂孩子大宝的故事。
B.叙述“小海”故事的同时又插叙“大宝”的故事,通过对比突出了糊涂孩子的差异性,也说明糊涂孩子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C.“他吃得满地都是空包装袋,吃得同事小南忍无可忍提着笤帚走过来。小海咀嚼着,笑对小南,抬起了双脚。”运用外貌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小海随意任性,无视别人感受的自私性格。
D.“糊涂孩子总是慢慢长大的。糊涂孩子总是因为糊涂的教化。”两个“总是”体现了糊涂孩子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父母家长长期、畸形的溺爱造成的。
E.本文主要通过叙述在小海身上发生的几件事情,对父母家长长期溺爱孩子的现象进行批判。

同类题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春(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反衬出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B.第④段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春花,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第⑤段的加点词“卖弄”,在文中从感情色彩看是贬义词。
D.本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小题2】第⑧⑨⑩段赞美春的蓬勃生命力,强调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每空限填一字)
【小题3】第④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语句的次序能否变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