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名著阅读。
你为同学们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 ;他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D.《五猖会》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D.《无常》E.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F.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5 11: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课本推荐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茵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小题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因匿名信事件和______________事件,作者决定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段中,作者做了哪儿件事来纪念他?
【小题3】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性格。
【小题4】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范爱农》两篇文章,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小题1】选出对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该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景物,充分体现百草园之乐。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从形、声、色、味、感等几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D.该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椹,其它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小题2】(小题2)在选段的描写中,作者视野开阔,涉及广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写了泥墙根一带的诸多动植物,有动有静,有详有略,恰到好处。
B.本段描写是先详后略进行的,也可以说描写是从具体到概括。
C.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非常新奇。
D.作者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两个“不必说”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
【小题3】(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小题1】“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里的“我的意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变化”指的是____________。
【小题2】在选段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试写一写,30字左右。

同类题5

现代文阅读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____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____前篙,阿发____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___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____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里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瘠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偷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1】下面所给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文中⑴至⑹的空白处,写在横线上
停泊跳蹦拿拔围聚撑 点 摇碰 撞 磕 支 架
(1)  (2)  (3)   (4)   (5)   (6)
【小题2】文中⑴至⑹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熟练和敏捷的驾船技术。
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以上答案都正确。
 
【小题3】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我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小题5】对“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中的“自失”理解正确的是()
A.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B.看得出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C.吹得出神,沉迷在其中。
D.想起了白天未能看戏,感到失落。
 
【小题6】“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句话中“似乎”“料想”“也许”的作用是()
A.表推测,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B.表推测,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C.表想象,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D.表想象,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小题7】选文第3段“那声音大概是横笛”的“那声音”指的是第2段中的
【小题8】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请举其中的一例加以分析其表达效果。①视觉②听觉③嗅觉④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