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请广于君   广:_________  (2)寡人矣   谕: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北山愚公者,年九十B.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艰若此D.存者偷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唐雌的使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至今,像唐唯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27 02:0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à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á.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①门庭若市:    ________
②面刺:    ________
③不相说:    ________
④走:    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小题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________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小题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小题5】甲乙两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

同类题3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十年春,齐师伐我师:     (2)肉食者鄙鄙: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4)既克,公问其故克: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4】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
文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共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

(注)①璞:含玉的石头。②刖(yuè):古代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
(2)之不以其道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3】两文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主旨有何相同之处?
【小题4】读完两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任选其一,联系文意谈谈。

同类题5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判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又何焉(______)   (2)小信未(______)   (3)遂齐师(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写了曹刿战前论得“民心”之重要,战时注意蓄士气、断战机以及战后论取胜之道。
B.文章描写曹刿的“请见”“问战”“请从”等简短言行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精明干练。
C.文章以曹刿与“乡人”作对比,突出了曹刿抗敌御辱的责任感和保卫国家的政治热忱。
D.文章批判了鲁庄公资质平庸,政治见识鄙陋,军事才能欠缺,可谓完全持讽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