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下题(8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注)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中,“秦王不悦”为“秦王不说”。
【小题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加惠:  (2)广:
【小题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小题3】(2分)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14 12:0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小题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同类题3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且置土石____________   ②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
③无断焉______________   ④未成,弃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题3】(甲)文中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形成______;并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小题4】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两个故事,在我们追梦过程中给了怎样相同的启示?